首戰進帳40億,唐榮電巴在拉丁美洲淘金力多大?

台灣電動巴士業者唐榮,所產製的Alighter新車於8日正式登船出口,目的地是1萬5000公里外的瓜地馬拉,為我國電巴出口國際成功打響第一響炮。為何要把市場瞄準在遙遠的拉丁美洲?原來光是瓜地馬拉與巴拉圭,就能讓唐榮每年進帳超40億,而整體拉丁美洲的含金量更驚人。

2月8日上午10點,基隆港西岸16號碼頭正將電動巴士輸送上MV THRUXTON V.017貨輪,貨輪行駛的目的地是瓜地馬拉,船期約42天,預計3月30日抵達,新車主是瓜地馬拉公共運輸營運商Innovate及Luka Electric集團。隨著唐榮Alighter電巴輸出國際市場,我國正式躍升為電巴輸出國。

首批Alighter電巴規劃在瓜地馬拉的安提瓜市(Antigua)與米斯克市(Mizque)新路線示範營運。隨著電巴在瓜地馬拉上路,正逢拉丁美洲最大聖週(4月2日至4月8日)時間,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也將主持電動巴士交車剪綵儀式活動,根據過去聖週參與民眾人數來看,將有數十萬人見證瓜國新電巴時代來臨。

光是瓜國每年入帳超40億,更別說拉丁美洲大市場

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表示,與Innovate及Luka Electric集團除已簽訂20輛電動巴士銷售合約外,也完成Innovate及Luka Electric集團獨家銷售代理商協議,這項合作看準的就是整個拉丁美洲市場,搶先布署。從拉丁美洲總人口數5億人來計算,公共運輸電動化的需求數量相當龐大。

舉例來說,巴西正有50萬輛柴油巴士,將分年汰換為電巴,巴拉圭未來5年要淘汰現有1000輛燃油巴士。

盤點唐榮在拉丁美洲已經攻下的項目,包括與瓜國代理商協議,每年將有100輛的訂單承諾。與巴拉圭代理商則是每年200輛的承諾目標。何義純透露,由於巴拉圭與巴西簽訂有自由貿易協議,每年1000輛電動巴士免稅額度,巴拉圭代理商目標直指這每年千輛的市場。

若以初期瓜國及巴拉圭合計一年300輛,每輛電巴45萬美元(台幣美元30:1換算為1350萬元)計算,每年入帳超過40億元台幣,拉丁美洲市場的高含金量不容小覷。

何義純分析,除了地理位置的優勢外,瓜地馬拉的稅賦條件也相當吸引人。根據經濟部投資業務部說明,瓜地馬拉北鄰墨西哥,東臨貝里斯、加勒比海及大西洋,南與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兩國接壤,西南臨太平洋,位居拉丁美洲樞紐中心,是最適合布署拉丁美洲市場的國家。再者,相較低的賦稅負擔率,可以吸引外商投資與外銷生產銷售。

唐榮電動巴士Alighter在基隆港上船運送至瓜地馬拉。唐榮車輛提供
唐榮電動巴士Alighter在基隆港上船運送至瓜地馬拉。唐榮車輛提供

及早布局與接軌國際3關鍵指標

「今天唐榮車輛的電巴Alighter能出口,精準的市場眼光與電巴關鍵指標是決勝點」,不具名的同業直言。《遠見》調查發現,去年7月,全球疫情還未解封之際,何義純就參加外交部中南美友邦經濟合作與商機考察團,接著在9月及11月瓜地馬拉各派出一次考查團來台考查,最終在12月1日在外交部指導的中南美洲電動車產業參訪團行程確認20輛訂單與簽約。

何義純表示唐榮受到青睞,關鍵就在中南美洲電動車產業參訪團來台時,進行的3項指標評估,第一,電動巴士含軟硬體的三電系統需符合國際認證標準,第二,整車全低地板設計,第三,8年保固的液冷電池技術。這麼多的國際標準認證要求,在告訴大家電巴的安全性是第一也是唯一,因公共運輸有高安全系數的要求,對安全性的要求不容打折。

何義純進一步說明,唐榮Alighter在國際標準與國際認證中,拿下包括通過國際認證的馬達ECE R85、馬達控制器ISO 26262、電池ECE R100-2、電池管理系統IATF 16949、整車控制器ISO 26262等5大項目國際法規認證。此外,還有電池設計配置於車頂與車外,電池位置與乘客完全隔離,安全性較傳統配置來得高。

何義純也呼籲,目前電巴主管機關工業局要求國產化與自主改裝設計時,沒有為電巴整車的公共運輸安全把關,強制要求,若發生火燒車重大公安事故,應負連帶追究責任。先前藝人林志穎駕駛電動車因車禍引發電池燃燒大火,久久難以撲滅,確實需要有更嚴謹的規範與把關。

為深耕拉丁美洲市場,唐榮也提出在瓜國2階段合資設立組裝廠,第一階段,市場規模達到100輛時,設立車身廠與電池Pack廠;第二階段,規模達到300輛時,成立底盤車廠與電池模組廠。

此次電巴運輸,因巴士規格問題,要兼顧客戶貨物安全性、運輸時程以及合理運輸成本,成為貨代世邦國際集運的挑戰。舉例來說,車用電池的特殊運輸規範、車輛海上運輸的電量限制規定,還有運輸船上的特殊固定綁紮作業規定,都必需全方位考量。唐榮表示,要克服這些難題,得靠有經驗的貨運承攬公司才能最快解決。 

根據市調機構Markets & Markets資料,全球電動巴士市場規模將由2022年的11多萬輛,到了2027年時成長超過67萬輛,產值商機破兆元。交通部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指出,我國電巴預計在10年內將有1700億元產值,產業前景一片光明。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台廠出海第一響!中美洲2友邦訪台,竟指定要「這個」?
靠電動車新進展,鴻海股價回百元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