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拉海納居民重返災區 在廢墟尋家園殘存物品

因夏威夷拉海納野火失去家園的數千名居民中,第一批災區民眾終於在25日返回被摧毀住所,一些人停下來沉思片刻,另一些人則在廢墟中尋找紀念物品。

美聯社報導,茂宜島緊急管理局代理局長奧利維拉(Darryl Oliveira)告訴聚集在燒毀區外的記者們,居民非常珍惜能夠前來,這是他們一直焦急等待的事情;火災發生後就沒回到家園的民眾,對當地被破壞的數量與程度,感到相當震驚。

在8月8日野火發生過後數天,部分民眾得以返回家園評估損失。但自此之後,除了獲得授權的工作人員外,所有燒毀區域皆禁止進入。當局於9月25日開放其中一小部分區域,允許居民在上午8時至下午4時期間,在有人監管情況下進入;25日當天約有20多輛車載著居民進入該區域。

返回災區激起經歷拉海納火災災民的情緒,當地曾是夏威夷王國歷史首都,火災當時,居民急忙驅車或步行逃離,克服困在車陣中的困難、嘗試逃離災區。野火導致至少97人喪生,有超過2000棟建築物被摧毀,其中大部分是住宅。部分倖存者跳過海堤、躲在海上,又熱又黑,煙霧遮蔽了陽光。

災區第一個被清理以重新進入的區域,是在拉海納北部一個小地塊。在被國民警衛隊封鎖的災區附近,居民克萊登(Jes Claydon)看到她居住13年並養育三個孩子的租屋廢墟,除了門前的海玻璃罐外,幾乎無法辨識其他任何東西,她希望收集那些罐子與可能找到的紀念物。她透露,成為第一批返回家園居民相當困難,很多人都在等待這個機會。

當局提供重返災區家園居民包括水、遮蔭處、清洗站、移動式廁所、醫療與心理健康照護,以及必要時的交通協助。非營利組織也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口罩與工作服。官員表示,火山灰可能含有石棉、鉛、砷與其他毒素。

大部分採訪記者被限制在一處見不到民眾回訪住房的區域,奧利維拉指出,官員們希望確保居民有空間與隱私,反思沉澱與哀悼。

基督教福音派國際慈善機構「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由20多人組成的團隊,在現場協助居民整理他們家中剩下的東西。救援會工作人員泰勒(Todd Taylor)表示,就像失去所愛親人一樣,正是災民正在經歷的事情,那些屋主紛紛討論他們所住的房子,指出臥室在何處、婚戒放在床頭櫃上,或是祖父骨灰盒放置地點,這些資訊可協助義工們,在灰燼中進行篩選,找出可能殘存的物品。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暴雨浩劫 紐約陸空交通癱瘓 百萬人叫苦
資金用盡不到24小時…美政府面臨關門危機 麥卡錫:需撤援烏資金
跟父親一起外出打獵時同遭閃電擊中 佛州16歲少女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