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進口輸液10萬袋到港 永豐化學年底前難復產

衛福部次長林靜宜、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永豐化學預估年底前都無法完成改善而恢复生產輸液,將協調其他業者增產及專案進口。(記者傅希堯攝)
衛福部次長林靜宜、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永豐化學預估年底前都無法完成改善而恢复生產輸液,將協調其他業者增產及專案進口。(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緊急專案進口首批輸液12日有10萬袋到港。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8月會再請國內合格廠商提供成本等相關資料,進一步由健保署的共擬會議討論是不是需要調整給付價錢。

林靜儀宣布,首批10萬袋來自馬來西亞專案進口的生理食鹽水,由長榮海運長旭輪運輸,晚間抵達台北港;第2批21萬6千萬袋輸液則從越南進口,將由長旭輪下一航次載送,預定15日晚間抵達台灣,未來只要有輸液上船就會對外公布。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這些輸液之生產廠商都符合PIC/S GMP標準。

林靜儀指出,永豐化學停產後,台灣地區每月輸液短缺約150萬袋。吳秀梅表示,已協調6家國內藥廠投入增加產能,並有7家廠商協助辦理專案輸入,進口數量會隨國內產能提升滾動式調整,確保醫療院所的使用量都足夠。

林靜儀表示,未來也會與國內合格廠商討論是否要加開輸液生產線,8月份會再請國內合格廠商提供成本等相關資料,進一步由健保署的共擬會議討論是不是需要調整給付價錢。

吳秀梅表示,永豐化學檢查不合格項目達63項,目前業者提的改善報告還不夠,在恢復生產前,食藥署一定會去複查,看真正執行的情形,包括軟體、硬體、人員訓練和操作等,預估到今年底前恐怕都沒有辦法完成改善而恢復生產。

吳秀梅表示,第一批專案輸入注射用生理食鹽水抵達,及國內合格廠商增產,本週將陸續分配至所需醫療機構,食藥署將持續調度藥品供應;並呼籲醫療機構,各類大型輸注液藥品切勿大量或重複訂購、避免浪費及使用於非臨床必要的用途。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統計至11日,計有296間醫院及診所通報,共媒合54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