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移民台灣—他們的追求與自我實現

謝傲霜今年初移民到台灣,她認為此地適合華文作家發展。(圖:本文作者提供)
謝傲霜今年初移民到台灣,她認為此地適合華文作家發展。(圖:本文作者提供)


自2020年香港實施國安法以來,隨著大批政治異議人士被抓捕,公民社會逐漸瓦解,文化界亦面臨政治審查的風險,不少人考慮移民或旅居外地,其中台灣是文化人喜愛的棲息地。

帶著不捨  作家無奈離開香港

今年初,香港作家謝傲霜透過專業移民途徑來台居住。她在香港曾出版10多本文學及文化評論書籍,所撰寫的《中英街一號》的電影劇本也獲得大阪亞洲電影節奬項,文化事業在香港正值收成期,但她毅然帶著年幼兒子踏上移民之路。她坦言,離開香港十分不捨,亦感到內疚及無奈。

謝傲霜早在2014 年當局鎮壓雨傘運動,已不相信香港會50 年不變。及至2019 年爆發反送中運動,她開始擔心兒子的未來。再加上她任職中學的圖書館主任,自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學校成立「國安法委員會」,圖書館首當其衝,她必須把敏感書籍下架,這有違她的工作抱負,只好選擇辭職。

香港國安法生效 圖書館被迫下架敏感書籍

謝傲霜説:『(原音)國安法以後,我有書籍要下架的情況,也不得不去做下架的動作。比方說,八九民運、反送中的書或雨傘革命的書,也要把它銷毀,所以那時候感覺做下去的話,就沒有傳播知識的自由。』

曾經在台灣聯合報實習的謝傲霜,對這個地方有親切感。台灣的文化土壤比較適合華文作家,她可以繼續用繁體字寫作,生活也比較容易融入,所以她選擇移民台灣。然而,她認為,作為香港作家,即使去到世界各地,不管「在台香港作家」,還是移民某地的香港作家,加上另一個身份會帶來養份,但核心仍以香港為主。


謝傲霜認為,作為香港作家去到世界各地,另一個身份會帶來養份,核心仍以香港為主。(圖:本文作者提供)

香港種子在異鄉發出新芽

謝傲霜説:『(原音)40 多年來都在香港,另外加上去的身份也很有意思,豐富了香港作家的內容,也會以香港作家的身份,帶入新的文化或新的創意來到台灣,或去其他國家,也是把香港種子種到其他地方,感覺還不錯。』

來台短短幾個月,謝傲霜巳協助出版有關烏克蘭的書籍,也在撰寫另一部香港電影的劇本。移居台灣令她的文化工作可以跨地域。她認為,作為華文作家,在台灣實在有發揮空間,除了可以出版香港禁止的書籍,也可以在此地發展文化事業。

另一位香港作家鄧小樺,也在今年初以就業金卡方式來到台灣,她曾笑稱自己有如「保外就醫」,一方面休養,另一方面處理出版工作,她喜歡這種臨時身份,並沒有想過要移民。


鄧小樺以作業金卡方式來台工作,曾參與書展及文化演講活動。(圖:本文作者提供)

旅居台灣幾個月,鄧小樺已參與不少文化活動。作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她安排該館參加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並數次獲台灣文化界邀約演講,談國安法之後的香港文化書寫等。被問到如何面對自由言論空間被收窄,她表示會用歷史知識去適應,以往有些好水平的作品能突破審查,經歷歷史考驗,她也想磨鍊技巧去面對困難。

港台交流   厚植文化底蘊

在台灣,鄧小樺屬人氣作家,2019 年巳經在台灣出版文化書籍。她察覺,近兩年台灣出版社喜歡找香港年青作者,寫有關社運的書藉,正當香港難以出版這一類書,台灣卻有市場,現在大家想看香港的題材。她認為,香港文化人來此地,令台灣文化更多元,積累更深厚的文化根底,台灣出版市場應該正視這問題。

鄧小樺說:『(原音)我覺得是因為香港帶來一些衝擊,所以讓台灣人覺得我想要知道更多,然後它帶來一些異質性的東西,一些不同的東西,可能激發台灣文化產生一些變化。如果台灣明白這一點,就知道是很好的契機,而不是說香港作者來台灣出書,分薄了市場。』

近來香港文化人移民台灣人數增加,鄧小樺認為,無疑台灣文化土壤比較好,出版業的文化精神比較強,頗適合用中文寫作的香港作家,但是不要預設一定受到歡迎,遇到狀況要學會面對和拆解。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