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內地生聲援中國抗議 面對本土質疑稱「我們的苦難是相通的」

香港中環附近的聲援活動
香港中環附近的聲援活動。

「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本科的王牧之(化名)說。她周一(11月28日)晚在校園裏聲援中國反對新冠「清零」政策的抗議之前,已經將個人身份信息留給了信任的朋友,萬一被捕,好有人第一時間知道。

自2019年香港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的大規模抗議遭到打壓後,少有見到街頭抗爭的畫面。近日,在針對嚴格封控措施的抗議蔓延中國多個城市之後,與大陸一河之隔的香港也出現了聲援活動。

與此前香港民間社會運動不同的是,在這些聲援中,不少大陸人冒險站出來。

而另一方面,有關是否出來支援的討論在香港本地論壇上引發爭論,一些人表示遲疑。 「隔岸觀火是最好的處理手法」,一則帖子寫道。

30多年前北京爆發學運時,香港是重要的支援地,數百萬人上街聲援。而如今,香港《國安法》在這裏實施,社會運動領袖流亡,民間組織解散,類似當年的情形已經不復存在。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BBC中文說,一些香港人此次表現出的冷漠並不意味著不關心中國大陸的事務,而是在2019年後官方採取強硬政策,在很多人受傷、入獄的情況下,「越來越感到唇亡齒寒」。

他用「無力、無奈、無助、無望」來形容香港人的心態,「經歷了這麼多,努力了這麼多,還是冥頑不靈,令大家在政策高壓的情況下感到疲倦」。

香港人的質疑聲

香港中文大學的悼念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的悼念活動。

上周末,許多中國民眾在街邊點燃蠟燭,悼念11月24日在烏魯木齊火災中喪生的人。他們把怒火指向當局嚴格的新冠封控措施,喊出「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要封控要生活」的口號。抗議在多個城市蔓延,甚至罕見地出現「共產黨下台」「不要獨裁要民主」等有關政治訴求的口號。

本周接連幾天,倫敦、墨爾本、紐約等地也舉辦悼念活動。香港也不例外。不過,不少人對支援大陸的抗議表示質疑。

在知名網絡論壇「連登」上,一條標題為「香港人無需connect(連接)大陸人,但要借機重啟抗爭」的帖子在發佈後5分鐘已獲得300多擊量。

一則留言寫道,「香港人因為不滿共匪壓逼而出來,大陸人因為困住太久無法出門、沒有飯吃才出來,從出發點上來看已經不知道為何要幫」。

香港本土派社運人士陳澤滔在Facebook上發帖稱,「在香港可以做的事情很少,不過比在家喊句日本隊加油要好一點。」不過他說,「無法接受站在共產黨一邊講一些冷嘲熱諷的話。」

「身份問題沒那麼重要」

面對諷刺的話,參與聲援的香港中大學生王牧之對BBC中文說,「不去就不去,在這裏大喊『不關我的事』,要全世界都知道挺傻的。」

她在2019年香港抗議時曾參與過幾次和平示威活動。但因在大陸出生,被貼上「小粉紅」的標籤,讓她覺得似乎背負上一種原罪,入學後不斷跟同學辯解,自己是從美國來的國際生,不是大陸生。

她因此理解一些香港人的冷漠,「在他們看來,那是鄰居有事,跟我沒有關係,因為看了太多的荒謬。」

在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運動中,不少大陸網民曾報以「看客」的心態指責香港抗議運動,令很多示威者不滿。

流亡倫敦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社運人士羅冠聰在Facebook上發帖稱,「很多香港人在身份認同上愈走愈遠,沒有『血濃於水』的感覺,甚至討厭2019年時中國國內普遍網民對香港的冷言冷語氛圍,自然也認為今次示威,也沒有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吧。」

不過,他依然認為應該理解並支持大陸的抗議。 「示威背後所盛載的訴求,固然愈直指權力核心愈好;但退後一萬步,即使是『非政治化』的『要求解封』,也是直接削弱了北京一直堅持『動態清零』的政治權威,至少會令北京在若干層面上自相矛盾,也令『順民』不那麼『羊群』。」

對於王牧之來說,這次站出來聲援,「身份問題沒有那麼重要」。她身邊許多香港同學也對烏魯木齊火災一事非常憤怒,用各種方式表達對中國抗議的支持。有人收集抗爭標語、有人幫忙溝通,還有人連夜做了一個小冊子,集結抗議人士的文章。

「在2019年參與越深的人,反而越能理解這次大陸的抗爭,因為他們知道,不是所有大陸人都是粉紅」,王牧之說。

「中港兩地彌合傷痕的時機」

11月29日,在香港的大陸學生在香港大學為中國新冠「清零」政策受害者和烏魯木齊大火的受害者守夜時高舉著白紙。
11月29日,在香港的大陸學生在香港大學校園舉起白紙,表達對抗議的支持。

香港大學本科生松江(化名)也有類似看法。他周二晚與同學一起在校園舉起白紙,表達對抗議的支持。

「極端本土主義或極端排外的言論在哪裏都有,這是人類的弱點,並不是香港人的錯,」松江對BBC中文說。

他知道有些大陸人來香港後也加入了本土排外的思潮。 「我不想把它跟出身聯繫在一起,這只是個人在思想上的選擇」。他很欣慰地看到,周二晚許多香港本地學生加入他們的隊伍,並主動邀請更多同學加入。

「這是一個團結的時刻,是中港兩地彌合傷痕的時機」,他說。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對BBC中文說,雖然這次一些地方出現「習近平下台」等政治化口號,但相對於結束嚴格封關政策的訴求來說,仍是少數。而在香港,管制疫情的措施接近西方,近期更放寬出入境管制,因此令許多香港人感受不到大陸民眾切身受害的原因。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香港的防疫措施始終無法擺脫大陸嚴防死守的政策,一方面死守與大陸通關的關卡,另一方面拖延與國外通關,「要看北京的臉色行動」,這也是令一些香港人覺得無望的原因。

在周二晚的校園活動中,能夠見到許多保安在四周監察。不過整體氛圍平靜,沒有發生衝突或有學生被捕。
在周二晚港大校園活動中,能夠見到許多保安在四周監察。不過整體氛圍平靜,沒有發生衝突或有學生被捕。

不過松江認為,2019年前,香港的社會運動不會聚集北京政權,但《國安法》實施後,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向北京。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能理解到,不論是中國內地人還是香港人,大家面對的是同一個利維坦(比喻強權)。」

「我們的苦難是相通的,」他說,「無論如何,香港需要面對和處理北京政權,香港民眾也需要處理與北方14億人的關係」。

在周二晚的校園活動中,能夠見到許多保安在四周監察。不過整體氛圍平靜,沒有發生衝突或有學生被捕。這讓松江覺得,「『一國兩制』在香港依然在實行,香港的空間仍然比大陸多」。

「如果香港人能夠了解這樣的情況,大家一些來做事情,不要那麼早放棄,還是有空間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