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奇案面面觀:大角咀弒親案

香港最近上映的電影《正義迴廊》以2013年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為原型。圖為香港高等法院。(圖取自推特)
香港最近上映的電影《正義迴廊》以2013年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為原型。圖為香港高等法院。(圖取自推特)


最近的香港大埔龍尾村碎屍案掀起了香港和台灣民眾的大大關注,其殘忍程度可說是香港兇案史中數一數二。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帶來一宗曾經震驚全港的恐怖兇殺案,這便是在2013年開始浮上公眾面前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這宗兇案更是最近上映的香港電影《正義迴廊》的案件內容原型。筆者想探討的不只是案件內容,而是這個案件所揭示出的對精神健康關注的重要性。

大角咀肢解父母案始於2013年,一對姓周兄弟通過Facebook開設專頁,希望透過社交網絡尋找失蹤的雙親。他們報稱父母於當年的3月2日向他們聲稱要前往中國遊玩兩天,卻於其後便失蹤無法聯繫。兩人於3月7日向警方報案。此失蹤案於3月14日登上《蘋果日報》,當中小兒子周凱亮更在《蘋果動新聞》中憂慮地說:「究竟去咗邊?可以做嘅我哋都做晒!」(究竟去了哪裏?能做的我們全都做了!) 而警方則指出父母沒有出境紀錄,兄弟更事後發現護照和存款均原封不動,只是回鄉證缺失。

事情峰迴路轉,最後在3月15日,警方在大角咀角祥街發現兩具碎屍,結果拘捕了兩名男子,其中便包括了剛接受《蘋果日報》訪問的小兒子周凱亮和他的好友謝臻麒,警方更於晚上在發現屍體的冰箱中尋獲兩位受害者的頭部。關注事件的網民們認為小兒子周凱亮在殘忍殺害雙親後的一切行為,其中包括向哥哥謊稱父母失蹤、設立Facebook專頁及平靜地在鏡頭前呼籲外界協助,整個過程令人不寒而慄。

筆者更希望著墨的,是周凱亮的精神健康狀態。在周凱亮被拘捕的消息公諸於世後,網民們找出他的各種社交媒體內容,並發覺他其實有不少精神問題的跡象。周凱亮曾經猛烈抨擊其父母的「填鴨式教育」令他對人生絕望,並曾指出「臨死前,一定拉多幾個我生前最憎恨的人落去陪我」。可以看出,周凱亮思想較為偏激,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問題。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更無法得知他的成長經歷及與家人的關係,儘管殺父弒母在傳統文化中大逆不道,但我們在不了解他的個人背景時,並不宜對他妄作判斷。

造成此等悲劇,我們對兇手的態度可能會認為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變態,但是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從社會的角度探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香港的公立精神科排期動輒兩三年,要不就要負擔高昂的私家醫療服務收費,對於一些重症患者根本是杯水車薪,不像台灣可以拿著健保卡隨時可掛號就醫。但如果當時周凱亮成功被診斷出其可能有的精神問題並獲得適當的治療,或許結局又有不同?筆者希望可以藉這個案件,喚醒讀者對精神健康的重視,或許就可以阻止一些悲劇發生。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