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資移民:民間熱議之下仍然「只聞樓梯響」

手機上展示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樣本
投資移民計劃將可讓外地富戶定居香港,並最終取得永久居留權。(圖中為虛構樣本)

時隔八年,在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搶企業,搶人才」的背景下,特區政府重提推動投資移民。

儘管只是公布了名目,已足夠引起中文互聯網上的熱烈討論。自2月份財政預算案明確將重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來,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文章、視頻多如雨後春筍。

這一策略的背景主要是應對勞動人口流失和新冠疫情後振興經濟的需要。然而,香港重提投資移民與引進人才的直接關係有多大,能引進到怎麼樣的人才,討論才剛剛開始。

「重開投資移民」的種種信號

全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香港投資移民計劃是在2003年10月,於行政長官董建華任內推出,當時是基於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中提出要吸納高素質移民。但到了2015年1月,行政長官梁振英宣佈暫停計劃,此後一直沒有重啟。

2022年10月,現任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搶企業,搶人才」策略。2023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政府財政預算案中宣佈推出新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香港太平山上一位遊客邊俯瞰夜景邊張開雙臂(9/5/2023)
人力資源顧問企業仍認為香港對富有人才有吸引力。

美資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諮詢企業美世(Mercer)香港財富業務主管陳慧盈對BBC中文評論說:「政府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意願發出了一個重要信號,說明香港特區銳意擴展其人才庫,推動高技術領域就業。」

「表明政府承認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還有對解決問題的承擔。」

同樣來自美國的萬寶盛華(ManpowerGroup)大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也對BBC中文指出:「香港政府事隔8年重新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相信有一定的吸引力。」

3月,特區政府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再次將新版投資移民計劃列為相關政策。這結果成為了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上的「重磅消息」。從微信、到小紅書來自移民中介、保險、財經類博主的文章、視頻不斷湧現,「香港投資移民即將重啟」呼聲響徹雲霄,「4月1日」更成了一個指標。

但結果,4月1日除了是西方的愚人節之外,特區政府沒有任何公布。

但香港內部也有不少人催促特區政府盡快公布政策細節。例如在家族辦公室政策宣言發表後,直屬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的《大公報》便引述萬方家族辦公室集團首席執行官關志敏說,期望該計劃的推出能提升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的吸引力,希望政府盡快公布實施細節。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在金鐘政府總部出席記者會介紹「搶人才、搶企業」政策(中新社圖片23/12/2022)
面對「移民潮」與新冠疫後經濟復蘇所需,李家超政府提出了「搶人才、搶企業」策略。

4月26日,特區立法會辯論財政預算案,選舉委員會組別議員,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周文港博士促請政府及早公布細節之餘,還建議政府開闢正規渠道讓大陸居民投資移民香港,其中理由包括大陸擁有1億元人民幣或以上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已達11.6萬戶,這一數據來自3月上旬發表的2022年《胡潤財富報告》。

立法會辯論繼續之際,隸屬知名房地產中介集團的美聯移民顧問公司高級策略總監鄭天殷指出,新加坡將外國公民購置房產的額外印花稅率翻倍至60%,呼籲香港特區政府盡快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借此加快及加大「搶人才」的速度與力度,充實香港「人財庫」。

BBC中文曾邀請鄭天殷闡述其理念,但她以正在公幹為由婉拒。

香港重啟投資移民成為熱話的現象還可以從另一方面體現:香港民間研究組織「本土研究社」4月上旬發表調研報告稱,截至2023年4月初的六個月內,香港新註冊成立的移民相關公司顯著增加,且在3月香港邁向新冠疫後社會全面恢復正常之際單月新增35家,是2022年10月的將近六倍。

本土研究社認為,中國大陸「潤學潮」(移民學風潮)與香港移民潮已持續一段時間,「但從市場及新公司註冊最新情況來看,業界似乎非常看好『潤』的前景,蜂擁成立移民業務新公司,未來移民潮及『潤』學潮似乎有增無減。」

香港人才流失有多嚴重?

一群青年人在香港國際機場離境閘口前合照(2/4/2022)
在英、美、澳、加等國的「救生艇」簽證政策下,不少香港人選擇移民。

大約兩年前香港再次爆發移民潮以來,不同行業流失率增加的消息相繼傳出。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承認,香港勞動人口在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

到了2023年5月初,一組更新的數字出現在世人眼前:特區稅務局局長譚大鵬在介紹個人報稅工作時透露,當局預計2022至2023財政年度合共發出273萬份個人報稅表,而2021至2022財年發出了287萬份,2020至2021財年則發出了297萬份。換言之,過去兩個財政年度,香港少發了24萬份個人報稅表。

譚大鵬還說,2022至2023財年有5.61萬例離境清稅申請,此前一個財年則是5.65萬例。這裏合共是11.26萬例。

但稅務局官員們不承認這是勞動人口流失的結果。他們解釋,少發報稅表可以是市民收入減少或受惠於新稅務政策;離境清稅申請人可以是外來工作人士派遣任期結束離境等。

不過,萬寶盛華3月中旬發表新一年度《僱傭前景調查》時便已指出,85%香港僱主面對人才短缺問題,達17年高位,是全球情況數一數二嚴重地區。

如果投資移民計劃有助於引進人才,那麼富豪數目減少大概可以視為人才流失的另一佐證:國際投資移民公司亨利(Henley & Partners)於4月發表的《 2023年世界最富裕城市報告》指出,香港2022年至少擁有1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富豪數目為12.95萬人,按年減少27%。

北京似乎也在對此發出信號。香港特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5月10日拜會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後主動對香港記者說,夏提醒香港「一定要……做好充分溝通,妥善處理好人力不足方面的挑戰」。

新政策能填補香港人才缺口嗎?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答BBC中文查詢時說,重啟投資移民計劃是「為了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

投資移民把資金帶進來,但「財」跟「才」能否畫上等號?

香港交易所外的證券報價屏幕(16/3/2023)
業內人士認為,低稅率等環境讓香港依然具備吸引外來人才的競爭力。

美世香港的陳慧盈分析說,憑著經濟多元,其社會面貌,加上容易以英語營商,便已經將香港置身於世界各地高技術人才理想工作與居住地的榜單上。

陳慧盈對BBC中文說:「用來吸引海外人才的基礎建設也已完備,加上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投資移民計劃,香港特區將能進一步在尋求推進事業的國際專業人士之間引起興趣。」

而從2015年被叫停的舊版計劃來看,此類劃最能吸引的人才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入境事務處向BBC中文提供的數字顯示,從2010年至2015年停止接受申請為止,全球共有34759人申請「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其中33013人是「中國籍而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士」,佔比95%。這裏並未計算配偶、子女等「受養人」數字。

而從2003年舊版計劃開始至2015年計劃叫停,入境處共接獲44653起申請,其中35458獲批。入境處未能提供2010年以前申請人國籍明細數字,也並未提供獲批申請人的國籍明細。

中國大陸居民成為香港投資移民主要來源的現象,在立法會辯論中被周文港博士形容為「荒謬」,尤其當來自其它國家的申請人實際上也可能是已取得外國公民身份的「華人華僑」。而據《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特區政府消息人士稱,為免犯下「鼓勵走資」的「政治不正確」錯誤,新版投資移民計劃也不可能允許中國大陸居民直接參與。

萬寶盛華的徐玉珊說:「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本港的經濟自由度在國際排更是名位列前茅,加上低稅率及稅制簡單等,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內地人到港發展。加上香港為國際金融樞紐,多年來匯聚國際專業人才,能為來港發展的投資人士提供專業意見及優質服務,有利業務拓展。」

「此外,香港教育制度優良,除為香港學生提供15年免費教育,亦可選擇報讀不同國際課程,更擁有五所全球百大大學,對內地高端家庭有一定吸引力。」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博士(Dr Alicia Garcia Herrero)認為,香港新版投資移民政策將因應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推進而有所傾斜,這些招才計劃也將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香港也會隨之而「大陸化」,但香港仍有其比較優勢。

艾西亞對BBC中文說:「我認為香港確實有很大的優勢,而這優勢在於新加坡給人的印象其實沒那麼好。這有幾個原因:人多擁擠、生活費昂貴等等……我想這將是計劃或許會成功的理由之一。」

《香港國安法》對香港吸引投資移民有多大影響?

2020年6月30日深夜,《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國際輿論認為這是「移民潮」及香港人才外流的開端。

也有人認為《香港國安法》不損香港吸引力——香港何敦律師行(Haldanes)合伙人向威廉(William Ahern)2021年1月撰文分析《香港國安法》影響時寫道:「最主要的擔憂是中共會否繼續走半直接管治的道路,讓香港降級成為『又一個中國城市』。」

「其中一個答案是,即使這想法或許會嚇怕本地人與外國人,但中國大陸居民大概不會。從香港管理的大陸現金與其他資產規模持續擴大, 包括大陸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收益,均展示了對香港的信心。」

微信上一則宣傳香港投資移民計劃的短視頻截屏(3/5/2023)
中國社交媒體上要找到宣傳香港投資移民的視頻和文章可謂易如反掌。

如果引進中國大陸人士作為投資移民,他們是否留得住?是否足以緩解香港「人才荒」?特區入境處向BBC中文提供的數字顯示,同樣從2010年起至2022年底,根據「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獲批來港而最終取得居留權人士為3643人。

來自香港的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蘇偉業教授對BBC中文說:「香港人才流失問題不僅是因為香港人移民外國所造成,一些在港工作的外國人也離開香港。」

蘇偉業教授認為:「內地人移民香港某程度當然可以紓緩一些人才缺口,其實香港回歸後就有不少移民是從內地來,或是海歸內地人。不過,就經濟角度看,整個問題的核心是中國與西方關係惡化,而香港在經濟上受到連帶拖累。如果香港經濟不好,有新移民也不會改善問題。」

法國外貿銀行的艾西亞說:「別忘記世上沒有完美的——迪拜人很擠,新加坡人很擠,可沒多少地方有著低稅環境可讓你去,或者是能讓你開辦業務,充滿活力的地方。因此我不會全盤否定這計劃。」

香港投資移民新政策內容到底有什麼?

答案是目前還沒有。

雖然傳說中的「4月1日公布」並未發生,但無阻中國社交媒體上繼續傳播「不日開通」、「火熱申請」等傳言,當中還包括了「投資額度為2000萬港元」等說法,如何透過先入籍第三國參與香港投資移民。

香港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入出境區域內的」內地居民「與」香港居民「指示牌(8/1/2023)
新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細節仍待香港特區政府公布。

值得一提,「幾內亞比紹護照是全球最便宜的護照,實用性高成搶手貨」這樣的言論也不難在這些社媒帖文、視頻中發現,而中國使館已多次「提醒中國公民切勿非法辦理幾內亞比紹護照」。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答覆BBC中文查詢稱:「新計劃將大致沿用原有『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框架和申請資格,至於申請人在港的投資範疇和金額要求等規定則正在審視及可能作出調整。」

「政府現正厘訂新計劃的細節,並將於敲定具體申請安排後作出公布。」

在原計劃下,申請人只要不是阿富汗、古巴或朝鮮公民,承諾在香港投資不少於1000萬港元,即可獲得居留權,且無需實質參與經營任何業務。當時計劃明確接受澳門特區與台灣居民申請,也接受「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中國大陸公民申請,其他大陸居民則沒有申請資格。

財政預算案發表之際,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確認中國大陸居民在新計劃中仍將符合資格,投資項目不會包括購置房地產,也會考慮要求申請人將資金投資在初創和創科等指定產業;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表明,投資金額要求將會較舊計劃倍增。

對於關心如何「潤香港」的人來說,對於希望知曉能透過投資移民引進什麼樣人才的特區政府亦然,「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了幾個月之後,對於投資移民計劃更多細節的等待仍在繼續。

一位女士在香港尖沙咀海旁眺望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北岸風光(2/5/2023)
一位女士在香港尖沙咀海旁眺望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北岸風光(2/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