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照跳馬照跑

(圖/香港中通社)
(圖/香港中通社)

1997之後香港「回歸」,體制維持50年不變,現在剛好過了一半,25年來香港有不少的變化,但不變的是賽馬這個跟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香港賽馬的活動歷史悠久,很受到香港人的歡迎,也是他們紓解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1841年英國人將賽馬運動帶到香港,並開闢了「跑馬地馬場」,在1845年落成,成為當時高尚社交活動的一個重要地點。1884年香港賽馬會正式成立,負責比賽的所有事務。當時只有英國人才能夠參與,華人則到1926年才能夠參加賽馬活動。1971年香港賽馬蛻變成一個職業化的運動。為了適應賽馬活動持續增加的需求,1978年在新界沙田建了第二個賽馬場,跑道比較長、觀眾席座位比較多、還有馬廄及完善的餐飲設施。

1984年中英雙方談判97之後香港的安排時,鄧小平指示6個字「舞照跳,馬照跑」,這仍然是今天香港的寫照。有的人賭馬是為了打發時間,有的人是「小賭怡情」,更多的人想試試手氣能否一天致富。

賽馬是合法的活動,成為馬主更是很多人的夢想,但養馬所費不貲,要有權有錢才有可能。馬主大部分是工商界人士如馮婉眉、李兆基;演藝圈也不少,如成龍、郭富城;官員如唐英年、張宇人;議員如廖長江、何世柱,還有人大代表何智思等。馬會會員總額受到嚴格控制,不是有錢去買了一匹馬就能夠成為會員。能上場比賽的都是純種馬,馬會規定只能由15個指定的國家進口。一般而言,北半球來港的馬一般比南半球的馬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香港的氣候。還有其他眉角需要深入的了解。要成為伯樂真不容易,常常花了大錢,但最後血本無歸。

香港賽馬會是當地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2021、22財政年度投注額賽馬、足球、六合彩等高達2900億港元,其中賽馬投注額數占了一半,高達1400億港元。馬會是一個非營利機構,要交給香港政府博彩稅270億港元,另外撥款66億元做慈善用途,是全世界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過去10年來每年平均捐45億港元做慈善項目,重點在於對老年、兒童及青年的協助、健康社區、人才培育各方面的捐助。慈善活動的支出占馬會每年盈餘收入的90%。

馬會也是香港最大的雇主之一,聘用了4400名全職及2萬名兼職員工。馬會自1884年成立後,過了100多年才在1996年聘請第一位華人行政總裁黃志剛,他曾經擔任台灣福特六合汽車總經理13年。他的專業與遠見擦亮了馬會的招牌,馬會也由神祕變為親民。

賭馬最便宜一注只要港幣10元,就可以讓香港市民找到一點正常生活的感覺,每個星期都可以懷抱一絲中押贏錢的想像,因此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賽馬活動還沒有一日停止。「馬照跑」已經成為香港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為前駐香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