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結業3年 前記者看審訊新聞勾起傷痛

(中央社記者陳鎧妤台北23日電)「結業得太突然,像一夜之間大家的努力都消失了」,香港蘋果日報結業3年,前記者Susan直至近期看蘋果案審訊的新聞,都會勾起傷痛。她與同事Emma都說,這傷痛難以彌補,或許要等有一天被捕同事重獲自由。

2023年12月28日香港法庭開始審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迄今案件仍在審訊中。

在蘋果日報工作了8年的Susan(化名)向中央社說,有留意蘋果案審訊的新聞,審訊披露了一些以往蘋果的日常新聞運作,勾起她很多回憶。

她唯一一次跟黎智英在工作上有接觸,是當年蘋果日報開始推出「動新聞」,即以動畫及影片配合報導,黎智英主持會議,講解自己的理念,下達指示。她說,「跟老闆開會,當然驚。」

Susan難忘在蘋果日報開心的日子。她說,公司不時向員工提供免費零食,有一次派發知名冰淇淋,大家起鬨排隊拿冰淇淋,黎智英從辦公室走出來看看發生什麼事,大家紛紛說:「多謝黎生。」蘋果日報的零食機,用員工證拍卡,便可免費取零食。

但有些傷痛,Susan提起仍然會哭。

2021年6月23日,蘋果日報宣布結業,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破紀錄印刷100萬份,告別香港人。

結業前約1週蘋果日報最動蕩,高層被捕,形勢緊張,員工在恐懼、利益、風險、責任之間考量,有人辭職,有人堅守崗位,有部組提早停止運作。

Susan說,當時已準備移民,並遞交了辭職信,會工作至當年7月1日。6月23日早上有消息傳出警方可能再對蘋果日報採取拘捕行動,Susan當天如常早上9時返回公司,早上11時多傳出警方可能再搜查蘋果日報大樓,不少員工立即撤離。

Susan說,當時她很想留下,因為經歷過之前2次警方搜查蘋果日報大樓,分別是2020年8月及2021年6月,她覺得再沒什麼好怕,但其主管擔心如果她被扣查或扣押護照,會影響她移民,勸她立即離開。

「當時很不想離開,像逃難般上了公司的接駁車,車一開,就哭起來了」,事隔3年,Susan一說起便哭。

她回到家後繼續工作,之後蘋果日報宣布當天是最後一天營運,她再返回公司,在傷心與恐懼下,工作至最後一刻,之後在蘋果大樓的天台與其他同事一起開著手機燈,與大樓外送別蘋果的市民互相照亮。

Susan說,警方第二次搜查蘋果大樓時,禁止員工進入大樓,她與同事們轉移地方工作,盡量保持正常新聞運作,「兩次都令我覺得,要好好珍惜做新聞的機會。無論環境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Susan說,傷痛難以治癒,因為蘋果的結業來得太突然,「像一夜之間大家的努力都消失了,網路上基本上再找不到蘋果的報導。」

已移居海外的Susan,家中佈置的其中一個元素,就是蘋果日報。在沿樓梯的牆上掛了最後一份蘋果日報頭版的油畫,又在另一幅牆上掛了一張蘋果日報大樓的畫,及以毛線編織的蘋果日報標誌,還在屋內放有蘋果採訪車及記者的小模型。她移民也帶走了蘋果日報的舊報紙及特刊。

現在她最記掛的,是被還押已久的同事。

黎智英自2020年12月一直被還押,其後因蘋果日報大樓所在的將軍澳工業邨租用契約案件,被法庭判欺詐罪成,囚5年9個月,目前正服刑。

蘋果日報6名高層於2021年6月至7月間被捕後,已被還押約3年。

對在蘋果工作了十多年的前記者Emma(化名)來說,蘋果的種子已埋在她心裡。

Emma向中央社說,仍記得有一天她如常早上返回公司,看到黎智英與時任行政總裁張劍虹兩人一邊走一邊傾談。兩人進入黎智英的辦公室後,傳出如雷震耳的聲音。

「這間公司是你的還是我的!這間公司是你的還是我的!」Emma說,當時聽到黎智英在辦公室內大聲罵人,罵了一陣子。她與另一名同事對望,大家都目瞪口呆。

當時公司內人不多,加上老闆罵人,自然一片肅靜。過了一會,黎智英與張劍虹從辦公室走出來,繼續一邊走一邊傾談。

Emma說,創辦26年的蘋果日報經歷過不少風雨,曾因爭議性報導而飽受批評,要公開道歉,但也同時敢於揭露權貴醜聞,在香港最艱難的時刻沒有退縮,不少港人其結業也感傷心,「因為蘋果日報與香港人同行。」

Emma與Susan都會寫信給仍在還押的同事,分享日常生活,讓他們知道沒有被遺忘。Emma說,收到他們的回信,感到開心及安心。

Emma說,現在只希望審訊早日完結,有一天可以與被捕同事重聚。(編輯:唐佩君)1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