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計程車之亂

香港街頭的計程車。(圖:Photo by Chi Hung Wong on Unsplash     )
香港街頭的計程車。(圖:Photo by Chi Hung Wong on Unsplash )


香港,無疑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可想而知每天街上的交通都是車水馬龍,計程車作為傳統的交通工具之一,一直都在香港的街頭巷尾穿梭不息。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習慣的變化,Uber的新型交通服務在香港逐漸興起,甚至有些香港市民寧願付出更多的車資,也要選擇乘坐Uber而非計程車。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筆者將以自己的觀察和經驗,以及兩個相關的新聞例子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一個主要的問題是計程車的收費問題。在某些特定的時段和地點,有些計程車會擅自添加額外的費用,使得乘客對於車費感到疑惑和不滿。例如,根據《香港01》的一篇報導,一名乘客由深圳福田口岸乘搭「的士」(即計程車)到尖沙咀酒店,車程大概是45分鐘,收費表上顯示是$298。可是當乘客打算付款時,收費表上突然跳到$557。這樣的情況讓乘客感覺被欺騙,對計程車產生了不信任。

其次,拒載的問題也是導致香港人選擇Uber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UNWIRE》的一篇報導,一名乘客在尖沙嘴搭乘計程車,打算前往港島,但被司機拒絕,理由是「不過海」。這樣的情況讓乘客感到無奈和憤怒,最後乘客在的士內打電話報警,經過搜證和審訊後,的士分別被判拒載以及載客時吸煙,每項被罰款1500港元。而這種行為每天都在香港發生,導致不少港人開始抵制計程車。

而隨著Uber的出現,不僅凸顯原有計程車的問題,也提供香港市民新的交通選擇。Uber的收費明確,乘客在上車前就可以知道車資,避免被加價的情況。而且,Uber司機不會拒載,乘客可以隨時隨地叫車,使得乘車更加方便。此外,Uber的車輛通常保持得很乾淨,乘座體驗也相對較好。這些優點使得Uber在香港逐漸受到歡迎。

然而,筆者認為,儘管Uber有其優點,我們也不能忽視香港計程車司機的困境。他們的收入並不穩定,而且必須面對各種交通規則和行業規範的壓力。很多計程車司機表示,他們的收入比十年前下降了至少30%,而且工作時間更長,壓力更大。

因此,筆者認為,雖然我們可以選擇更方便或者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交通工具,但我們也應該理解計程車司機的困難和壓力。同時,我們也呼籲香港政府和交通部門對計程車行業進行改革,解決存在的問題,讓計程車可以更好地服務乘客,同時也保障司機的權益。

最後,筆者認為,無論是Uber還是計程車,他們都是服務我們出行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為我們服務的司機,並且理解他們的工作並不容易。只有乘客和司機雙方都能理解並尊重對方,我們的城市交通才能更加和諧,我們的出行體驗也將更加愉快。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