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識科爭議聲中將被大力度改革 遭批「政治凌駕專業」

HK
HK

香港教育局近日提出大刀闊斧地改革通識教育科,包括改名、重整及刪減一半課程內容、提供內地考察機會等,再度引發對這門科目的討論。而中國官方媒體稱讚,改革是香港教育進行系統性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

通識教育科是香港三年制高中的核心科目之一,2009年起成為高中必修科目,2012年成為香港中學生進入大學必考科目之一。去年《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年輕人佔主體的一波波抗議活動,有香港建制派政界人士及中國官方媒體歸咎於通識教育「教壞年輕人」。

怎麼改?

香港教育局近日公布了通識教育科的具體改革方案。教育局長楊潤雄表示,教育局決定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會冠以新的科目名稱。

通識教育科是香港三年制高中的核心科目之一,課程宗旨包括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對不同情境中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等。課程分為六個單元,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及能源科技與環境。

HK
HK

此次通識教育科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 保持科目為必修必考,公開考試只設合格與不合格,

  • 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包括課時,大約是原有內容的一半

  • 不設「獨立專題探究」

  • 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分認同,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和法治

  • 提供內地考察機會

楊潤雄表示,教育局綜合了專責小組的建議,同時回應社會的關注,做出改革方案。

2009年,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目。
2009年,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目。(資料圖片)

遭批「政治凌駕專業」

通識科的改革在香港社會引起廣泛爭議。立場偏向民主派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下稱「教協」)批評教育局的做法將令通識科失去靈魂,失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明辨思維的特色。

香港教協稱,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兩個月前向教育局提交最後報告,就通識科安排作出建議;但教育局在專責小組提交報告後只兩個月,便宣佈從根本上作出改變,連科目名稱都要更改,等同「殺科」。

「如此重大的改動,當局卻從未諮詢教育界,甚至與報告的建議矛盾。教協質疑教育局是因政治原因而推翻最後報告,以政治凌駕教育專業。」教協聲明指出。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早前提交報告,其中建議縮減通識科的課程內容,同時檢視能否進一步改善或精簡獨立專題探究,但未提及刪除專題探究及公開考試只設合格與不合格。

教協理事陳曦彤則在香港《明報》撰文指出,教育局改革通識科,減少課程內容和課時、改變考評方式等做法將其由數學般的核心科地位變得比選修科等科目更低。

HK
HK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葉建源認為,政府的突然決定是基於政治考慮,找通識教育成為政府嚴重施政失誤的代罪羔羊,是政府赤裸裸地以政治凌駕教育專業的粗暴做法。

他質疑現在的方案沒有專業和學理基礎,指這次的改變是局方為了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例如控制教科書、教學內容、考試和評分等方式,控制之餘又以減課時等方法減低通識科的重要性,對整個高中課程、高中教育造成極大衝擊。

中國官媒稱讚

通識科改革遭到批評的同時,中國官媒新華社周一(30日)發出評論文章稱,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進行系統性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

評論稱,通識教育不僅未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反而淪為反中亂港分子對學生「洗腦」「播毒」的渠道。「唯有通過刮骨療毒式的有力舉措,才能清除侵入香港教育肌體的各種病毒,避免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被人誘騙利用成為『政治炮灰』,才能逐步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培養出尊重國家、崇尚法治、懂得包容的現代社會負責任公民。」

《人民日報》周日(11月29日)評論直指去年《逃犯條例》引發的政治風波中,年輕人對抗國家,通識科教育是最大的「病灶」。

「縱觀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容忍不愛國、甚至『分離主義』言行在自己的教育體系中存在。而很長一段時間裏,在香港不少校園,『港獨』思想、『抗爭』論調,卻大行其道。」評論稱,「反對派污名化國家意識、妖魔化家國情懷,讓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在不少青年學生身上嚴重缺失,由此造成的代價,已足夠慘痛。」

HK
學生們身穿校服帶口罩抗議,成為香港示威的重要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