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選委會選舉:非建制派參選人誓言發出「另類聲音」

A motorcyclist rides past a billboard reading 'Improve Electoral System, Ensure Administering Hong Kong, Preserve One Country, Two System, Enhanc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in the street on March 31, 2021 in Hong Kong, China
A motorcyclist rides past a billboard reading 'Improve Electoral System, Ensure Administering Hong Kong, Preserve One Country, Two System, Enhanc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in the street on March 31, 2021 in Hong Kong, China

香港周日(9月19日)將會迎來選舉委員會選舉,一千多名候選人將會競逐300多個有競爭的選委會席位,絶大部份候選人都是建制派,民主派今年幾乎完全絶跡。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想加入選委會的人需要經過政治審查,才可以參加選舉或提名。唯一一名被視為民主派的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原本可以透過議席,以當然委員身份進入選委會,不過他因為未能通過審查被拒絶入選委會,同時失去立法會議席。

民主派在2016年由1200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有325席。但今年在審查制度和民主派參選意欲低下的情況下,只剩下三名被視為非建制派的人士可以參加選舉。

香港民主派自北京改變選舉制度後,一直沒有就是否繼續參加選舉達成共識。
香港民主派自北京改變選舉制度後,一直沒有就是否繼續參加選舉達成共識。

這三人分別是前民主黨成員狄志遠、香港鐵路「沙中線」工程醜聞吹哨人潘焯鴻和獨立民主派人士周賢明。外界不視他們為建制派一員,但他們一些立場與民主派有一定距離,因此香港輿論給他們一個折衷的稱號:非建制派。

狄志遠和潘焯鴻在選委會選舉前接受BBC中文訪問,認為即使是選舉委員會中的少數派,他們仍然可以透過參加選舉,發出建制派以外的聲音,引起外界對不同議題的關注。

2021年選委會選舉合資格選民數量大減. 部份界別過去讓不同團體個別人士一人投一票,但改制後只讓團體以一票,代表所有團體成員投票,令合資格選民數量大減。  [ 2016年合資格選民數量 246400人 / 組織 ],[ 2021年合資格選民數量 7971人 / 組織 ], Source: 資料來源:香港選舉委員會, Image:
2021年選委會選舉合資格選民數量大減. 部份界別過去讓不同團體個別人士一人投一票,但改制後只讓團體以一票,代表所有團體成員投票,令合資格選民數量大減。 [ 2016年合資格選民數量 246400人 / 組織 ],[ 2021年合資格選民數量 7971人 / 組織 ], Source: 資料來源:香港選舉委員會, Image:

「不希望將社會拱手相讓」

北京改變香港選舉制度之後,選委會的權力大增,除了投票選出特首外,它也負責提名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負責投票選出改制後立法會90個議席中的40席。

而即使選委會仍然未開始投票,單從制度上,親北京的陣營已經佔有絶對優勢:1500個席位中,約四分一由中國全國人大政協香港委員、香港政府機關首長等出任。一些過去由民主派佔優的界別,也加入許多由親中團體派人出任的當然委員。

潘焯鴻曾經是建制政黨自由黨的一員,2011年曾參加區議會選舉但未能爭奪議席。

外界對自由黨時期的他認識不深,但他近年變得為人熟悉,是因為做了香港鐵路「沙中線」工程醜聞的吹哨人。2018年,他向傳媒揭發香港一個興建中的紅磡鐵路站的承建商,私自降低建築的標凖。特首林鄭月娥最終決定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當時民主派要求立法會要另組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但被建制派反對,包括有商界背景的自由黨。潘焯鴻之後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說,他在之前已經覺得自由黨開始變質,但「沙中線」事件後他決意退黨。他在事件中多次批評建制派,甚至令建制派議員公開點名批評他已經暗地裏投靠民主派。

潘焯鴻過去都有參加香港選舉,但到2018年揭發香港一個鐵路站的工程弊端後廣為當地市民熟悉,之後更報名參選原定去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潘焯鴻過去都有參加香港選舉,但到2018年揭發香港一個鐵路站的工程弊端後廣為當地市民熟悉,之後更報名參選原定去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他形容自己的立場是「親民主」。在香港近年以「黃絲」稱呼示威浪潮支持者、「藍絲」稱呼示威反對者的政治語境中,潘焯鴻認為自己是「淺黃」。他反對北京政府在香港實施《國安法》,認為香港什麼時候就國家安全立法應由香港社會決定,而社會過去一直認為未有需要立法的話,就表示未有急切需要。

但他也多次批評民主派,包括去年的民主派初選,他當時形容民主派的做法相等於篩選候選人,並反對民主派提出奪取立法會過半議席之後,否決財政預算案向政府施壓,認為這樣只會令特首按《基本法》的規定解散立法會,結果只是進一步加大特首權力。

2021年選委會競爭大減. 雖然選委會席位增加300席,但當然委員和透過協商產生的成員數目大增,另外不少團體透過內部協調,讓屬下成員都可以自動當選,無需舉行選舉。  [ 2016年有競爭的席位佔比 61% ],[ 2021年有競爭的席位佔比 24% ], Source: 資料來源:香港選舉事務處, Image:
2021年選委會競爭大減. 雖然選委會席位增加300席,但當然委員和透過協商產生的成員數目大增,另外不少團體透過內部協調,讓屬下成員都可以自動當選,無需舉行選舉。 [ 2016年有競爭的席位佔比 61% ],[ 2021年有競爭的席位佔比 24% ], Source: 資料來源:香港選舉事務處, Image:

香港民主派自北京改變選舉制度後,一直沒有就是否繼續參加選舉達成共識。一方面民主派人士不認為自己可以通過政治審查,另一方面是認為制度上更加不民主,難以有所作為。

但潘焯鴻說不希望將整個社會拱手相讓,他認為香港《國安法》去年實施以來,香港社會對許多事情變得不願評論,這並不健康,雖然在政治層面,許多事情發聲是沒有用,但在行政、執行上,發聲仍然有用。

他舉例指,北京政府早前計劃在香港實施《反外國制裁法》,香港沒有很多人提出質疑。他說他當時公開提出質疑,引起外界關注。他認為這樣發聲可能讓一些受影響的團體當上說客,結果令北京政府「懸崖勒馬」,決定暫緩表決。

「我的聲音是對著市民講,我知道自己改變不了選委(的意見),但我反而希望告訴市民一件事情有什麼地方值得注意,一些人說話的荒謬之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n1GtJnsHb0

他認為現在香港的政治氣候已經緩和,北京需要聽更多的聲音,了解香港的想法。

「北京不會想只是壓制,它的全面管治權已經拿到手,它還要顯示給香港人看見可以用別的方法行事。」

「我不是要反政府或與中央政府作對,但如果政策上有問題,就應該據理力爭,繼續評論。」

狄志遠(左三戴黑色粗框眼鏡者)是民主黨創黨成員,但過去對許多意見都與主流民主派不一樣。
狄志遠(左三戴黑色粗框眼鏡者)是民主黨創黨成員,但過去對許多意見都與主流民主派不一樣。

「在局限的政治環境下找方法」

另一名非建制派候選人狄志遠對BBC中文說,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以至選舉制度改變,非建制派有些力量已經瓦解,應該重新找回定位,在局限的政治環境下,找方法發揮自己的作用。

狄志遠曾是民主黨副主席,但因立場與民主黨越走越遠,一度因親政府言論而被紀律調查,最終他選擇退黨。2016年他另組「新思維」政黨,自稱「中間路線」,曾派員參加立法會選舉,以5%得票率落選。

在民主派可能絶跡體制時,他被建制陣營形容是「新民主派」或是「忠誠反對派」,利用他能夠參選作為證據,反映選舉仍然有多元聲音,可容納不同聲音。

民主派認為他是「假民主派」,他支持推行國民教育,也支持人大提出的政改方案,曾為建制派候選人站台,香港經歷「佔中」和《逃犯條例》爭議後,他曾批評民主黨完全被選民的看法牽著走,又指民主派在立法會從來都是少數聲音,投票從來不會嬴,應該醒悟對話比起對抗好。這些說法與民主派主流聲音相距甚遠。

狄志遠說他不會刻意擁抱哪一種標籤,「你自己說自己是(哪一派),別人又不同意,就產生無謂的爭吵……我只會堅持自己是溫和理性、也願意和各方溝通合作的政治取向,來作為自己的工作手法。」

有別於建制派陣營近乎一致唱好《國安法》和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完善」選舉制度,他曾點出港人對《國安法》有憂慮,也指出選委會大部分議席沒有選舉成份,認受性容易受人質疑。

但他沒有採取民主派陣營全盤反對並杯葛選舉的立場,認為這些制度仍然可以改善,非建制派應繼續進入體制,作為「另類聲音」爭取話語空間。

他認為,對比起建制陣營,非建制派比較重視中下階層的利益,同時會從批判的角度去看政府施政。

他早已透露,該黨積極考慮參選立法會,強調仍然願意和泛民中人合作,相信民主仍然有路可走。

他說,香港的民主運動從來都是在狹縫中奮鬥,「我們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繼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