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護、市民齊動員 籲全港共抵糖尿病腎病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李安娜/香港報導

圖:(左起)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丁昭慧醫生、香港腎科團隊主席/腎病科專科何仲平醫生、腎病科專科羅學敬醫生/本報記者李安娜攝

糖尿病腎病變是一種可能導致透析的常見併發症,在香港以至亞洲都相當常見。而最令人擔憂的是,在本港不同透析中心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至少50%的病人患有糖尿病腎病變,而18%的患者將出現腎衰竭,並需要進行透析或移植。事實上,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對於控制糖尿病腎病變至關重要。今(19)日舉行的「全城抗衡糖尿病腎病變2024」新聞發佈會聚集了香港腎科團隊主席及腎病科專科 何仲平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丁昭慧醫生,以及腎病科專科羅學敬醫生出席講解。首先,發佈會以教育公眾為目標,讓他們了解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和後果,以及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如果做到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便可減輕包括洗腎中心在內的醫療系統的壓力,幫助患者預防和管理糖尿病腎病變。其次,授權包括基層醫療工作的醫生在內的所有醫護專業人士治療糖尿病腎病變。第三,致力結合民間力量,推動糖尿病腎病變的篩查,相關篩查將由香港中華醫學會提供。

 

糖尿病腎病變

 

目前,香港的糖尿病人口呈現上升趨勢,同時發病也有年輕化的傾向。在2015年以後,每年每一萬名糖尿病患者的晚期腎衰竭發生率為37.3人。患上晚期腎衰竭後,預期壽命將縮短至3.5年;而對比於沒有晚期腎衰竭的人,該類人士的壽命大約縮短12.5年。其實,糖尿病是腎衰竭末期的最大成因。腎病科專科羅學敬醫生指出:「現時,香港每年有1,400宗末期腎衰竭新症,當中超過一半的成因是糖尿。與此同時,我們參考了醫管局的數據,發現糖尿腎為末期腎衰竭在過去十、二十年跟已發展國家一樣,有慢慢上升的趨勢。」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相當可怕的併發症,由於涉糖尿病,也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份,例如眼睛和心臟,也會引致中風。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丁昭慧醫生表示:「參考數據,至少50%的透析病人患有糖尿病腎病變。對於患者來說,非但透析費用昂貴,而且腎功能損害使患者容易發生中風和心血管併發症。」如果糖尿病的病情長期控制欠缺理想,病人體內過高的血糖和血壓會不斷傷害腎臟的血管,增加腎臟過濾血液的負荷,日子久了便會導致腎臟病變。當腎臟的代謝功能喪失超過九成,就會成為尿毒症,患者就需要接受俗稱「洗腎」的透析治療或是腎臟移植。

 

糖尿病腎病變研討會

 

今年6月8日舉行的糖尿病腎病變研討會,有超過100名醫生和護士參加。該研討會在向醫護人員通報糖尿病腎病變的現代治療方法之餘,也表達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基層醫生、專家醫生和護士的共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並通過最近開發名為「糖尿病腎病管理支援」的臨床應用程式,來協助基層醫生治療糖尿病腎病,這個應用程式是免費而且相當易於使用的。

 

糖尿病腎臟訓練日營

 

目前,許多糖尿病患者診斷不足而且開始治療的時間比較晚,以至對包括洗腎中心在內的醫療系統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因此,醫療專家認為必須提高全港市民對糖尿病腎病的認知,提高這方面的公眾意識。有見及此,我們將在今年6月29日舉行「糖尿病腎臟訓練日營」。這種訓練日營在西方國家相當常見,在香港也將是第二次舉辦。該訓練日營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管理自己的疾病,改善對糖尿病的控制。除了通過分享真實生活經驗來教導糖尿病患者預防和留意糖尿病併發症,也會鼓勵他們參加糖尿病飲食和糖尿病併發症的篩檢。

 

公眾教育 早期發現 有效治療

 

普羅大眾應該知道的是,糖尿病腎病跟所有疾病一樣,越早治療就會越有效。及早診斷可以有效減低腎衰竭惡化和心腦血管疾病,也可以避免使用對腎功能有風險的藥物,更可以因應腎臟衰退調校藥物的劑量。

 

事實上,糖尿病這種病在早期時並沒有甚麼症狀,所以難以察覺,也因此必須要做篩查才能發現。香港腎科團隊主席及腎病科專科何仲平醫生認為:「現時,已有測試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同時,也有比以前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使用了所有的治療方法,腎衰竭的發病可以延遲17年。由於洗腎的費用相當昂貴,大幅延遲便可節省病人在洗腎方面的巨額費用,以及減低患者在精神和健康方面所受到的折磨。所以,我們必須讓公眾人士明白,對於糖尿病腎病來說,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是當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