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總裁提港幣人民幣掛勾四條件


撰文=張思思(圖片來源/peter cheng@flickr)

近年來香港與中國在情感上似乎漸行漸遠,但由於香港經濟在回歸後對中國的依存度持續升高,有關將港幣匯率改成與人民幣進行掛勾的聲音其實從來不曾間斷,為此香港金管局(HKMA)總裁陳德霖特別選在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前,再度公開澄清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沒有更動的必要,但他同時也提出港幣若要與人民幣掛勾的四項先決條件,似有藉此機會測試市場風向的意味。

陳德霖在周一(6月19日)發表的公開聲明中表示,香港屬於小型且開放的經濟體,維持港幣與美元之間的穩定匯率乃是一種最適合的安排,因此香港政府沒有必要,也毫無意願針對如此有效率的系統做出任何改變。

聯繫匯率制度起源於1983年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起源於1983年,當時中國政府正就收回香港統治權一事與英國政府進行談判工作,對於香港未來命運的擔憂引發80年代初期的資金出走潮,使得港幣的幣值由原本的1美元兌換5元港幣,一路貶值到8元港幣的水準,最後迫使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府不得不將港幣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換7.80元港幣的附近,並從此一直沿用至今。

如同陳德霖所言,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歷經了多次區域性或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考驗,像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的年全球金融海嘯,並成為幫助香港經濟降低外部衝擊的一項重要因素。

然而在此同時,隨著人民幣自從2005年7月開始展開為期將近9年的升值走勢,港幣在持續緊盯美元的情況下,相對於人民幣反而出現顯著貶值,結果不但吸引大量內地資金湧入香港進行炒房行為,也引發了後續的許多社會與政治問題。

四項先決條件

有鑑於香港的經濟發展受到中國影響的程度越來越高,外界不時會有建議香港政府改將港幣匯率與人民幣進行掛勾的意見傳出,陳德霖雖然強調現行的聯繫匯率制度沒有變動的必要,但也提出了四項以人民幣取代美元作為港幣定價基準的先決條件,分別是人民幣必須能夠完全自由兌換,開放資本帳下不對資本進出加以管制,中國必須擁有足夠深度與廣度的金融市場,以及香港與中國之間必須呈現出同步的景氣循環周期。

以這四項條件來看,港幣與人民幣的掛勾顯然並非短期內可行的方案,金管局的主動說明可望在未來一段時間暫時清除市場中的雜音,不過在另一方面,這項條件說也代表金管局在此事上其實並非真的鐵板一塊,隨著中國的金融體系與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港幣的「回歸」終究會是將來某一天香港必須要面對的一項課題。

延伸閱讀

■  新潮流兩岸尺度大躍進? 賴清德的「親中愛台」是這樣來的
■  台巴斷交後 兩岸政策宜重新檢討加強交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