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雜記】九龍城寨與武打片

香港電影界近期推出本年度話題之作 – 《九龍城寨之圍城》,集合武打、80年代香港情懷於一身。(圖:臉書)
香港電影界近期推出本年度話題之作 – 《九龍城寨之圍城》,集合武打、80年代香港情懷於一身。(圖:臉書)


沉寂以久的香港電影界,近期推出本年度話題之作 – 《九龍城寨之圍城》,集合武打、80年代香港情懷於一身。導演是應屆金像獎導演鄭保瑞,主演演員除了古天樂,其他均由中生代演員如林峯、劉俊謙、胡子彤、張文傑等出演 ; 郭富城、任賢齊、洪金寶等巨星則退居二線,擺脫港片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張臉」的困境。這套改編自余兒原著小說《九龍城寨》,滲入司徒劍僑《九龍城寨》漫畫式動作意念的電影,講述偷渡來港的陳洛軍(林峯飾)在黑市打拳賺錢,豈料因為拒絶加入黑社會被追殺,意外闖入當時風聲鶴唳的三不管地帶(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 – 九龍城寨。過程中他遇到其他城寨居民,並與信一(劉俊謙飾)、十二少(胡子彤飾)及四仔(張文傑飾)結成莫逆之交,最後合力打敗反派大魔王王九(伍允龍飾)。

這邊不打算寫什麼影評,反而想談一下在我出生的年代裡,九龍城寨與武打片是怎樣的存在。猶記得小學常識課,老師沒有深入講述「九龍城寨」三不管的歷史 ( 或許說了我也不懂 ),只提及它處身於現時的「九龍寨城公園」。那為什麼城寨又要改為寨城 ? 原來九龍城寨的原稱「九龍寨城」早已完全失傳,但經當時居民的指引後,政府的古蹟辦事處在當地遺跡發現一些古物,分別出土兩塊於城寨南門的花崗岩石額,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因此政府後來將公園改名為九龍寨城公園。

小學過後,九龍城寨就沒有再出現過在學校課本。初中歷史課主要集中於中國歷代與近代大事,香港歷史大概以漁村、殖民時期、經濟轉型、與中國的緊密關係等主題切入,對香港本地的歷史非常模糊。若非這套電影上映,我的人生跟本不會再與九龍城寨有任何交集,頂多知道周星馳電影《功夫》內豬籠城寨是參考九龍城寨作模版。單是九龍城寨作背景的電影,其實難以引起香港人的共嗚,因此電影另一個元素 – 武打顯得非常重要。

小時候翻我爸的雜物櫃,總有幾張李小龍的海報和周邊。武打對他的年代 ( 60年代 ) 的人來講影響龐大,當時武俠電影導演張徹開創的武俠盛世,為1970年代的功夫片巨潮揭開帷幕。連我這些甚少看武俠片的人,也聽說過《獨臂刀》、《少林三十六房》之類的經典武打作品,還有元家班出來的成龍、洪金寶、元彪等人,及後一直延續武打戲到電影、電視劇等。到我出生的90年代,武打片種已經式微,轉移是將武打元素融入各類型的片種中,例如成龍的警匪動作電影《新警察故事》、元彪的武打喜劇電視劇《佛山贊師父》。

隨著時代變遷,在90年代凡事講求程序、法治的社會,打打殺殺只是「粗人」的行為。但 60年代的香港,警察「收規 ( 收賄 )」、黑幫當道、被殖民引起的國族矛盾,平常百姓為求自保,除了自行強身健體,就只能期望一個英雄出來,以武術伸張正義。香港武打演員羅莽在我出生後的年代,是個專門演配角的甘草演員,由於他長大於九龍城寨,近來有些關於他的新聞。原來他在外國有許多忠實粉絲,尤其是黑人族群,他們喜歡羅莽年輕時期拍的邵氏作品《金臂童》,不少人看了之後都去學功夫強身健體,或許武俠、武打電影除了感官刺激,還承載著反殖民、反壓迫的象徵。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六四35年 記香港《蘋果日報》每年六月五日的頭版
【香港雜記】煙友
賴清德就職後 中國又對台經濟脅迫的考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