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雜記】香港兒童節目

作者讀小學時,每天下課最期待的就是收看不同電視台的兒童節目。(圖:Pixabay)
作者讀小學時,每天下課最期待的就是收看不同電視台的兒童節目。(圖:Pixabay)


小學的時候,每天下課最期待的,就是跑到電視機前,把弄著那只有十來個按鈕的搖控器,看看不同電視台的兒童節目。雖然玩物有很多,但那些隨手可得,唯獨電視節目例外。就像愛情一樣,節目錯過就回不去了,尤其是當時還沒有網絡重播,錯過一集可能就錯過關鍵的情節,必須牢牢把握每一天所有兒童節目。

以前最常看有「香港大台」之稱的無綫電視翡翠台 ( TVB ),曾是香港人家家戶戶最常收看的電視台,其收視率過去長期壓過當時的競爭對手亞洲電視。TVB 平日每日都有兒童節目,平日通常由下午4:15左右開始,以配合下午3:45下課的小學生們。在一小時的節目內,節目固定會播一套卡通片,另外每日都有不同的主題環節,例如邀請小朋友來玩遊戲、表演、分享有趣小知識、演小劇場等。

所謂「三年一代,五年一溝」,TVB的兒童節目亦如是。你看哪一個節目,就知道你是哪個年代的人。像我這些90後,看的大概是《閃電傳真機》、《至NET小人類》及《放學ICU》; 00後看的大概由《放學ICU》到《Think Big 天地》。雖然兒童節目未曾消失,但隨著網絡發展,兒童節目收看率每況愈下,2005-2015播放的《放學ICU》,跟2015-2020播放的《Thing》的收看率,就差近6倍。

主持人是兒童節目的一大特色,他們會帶小朋友主持在節目中演小劇場、玩遊戲、討論。小時候常常幻想自己上節目參與,會在遊戲中擊敗對手贏得獎品,現實卻從未到 TVB 電視城留下一條腳毛,可算是童年遺憾。香港有數個經典的兒童節目主持人,他們年資以十年計,陪伴數代香港人成長。

當中佼佼者是譚玉瑛姐姐,她由80年代起擔任主持人直到2014年,長達32年,被視為香港及澳門70後至千禧後世代集體回憶中的標誌人物。2014年,無綫電視以求兒童節目主持人年輕化為由,將譚玉瑛姐姐轉為幕後顧問,立即引起大部份網民不滿 ; 同年香港著名歌星張敬軒在演唱會中唱《青春常駐》時,邀請譚玉瑛姐姐作表演嘉賓,演出其30多年扮演過的主持人角色。

當時節目時段內播放的卡通片,到現時還是相當流行,例如《Keroro軍曹》、《我們這一家》、《哈姆太郎》、《寵物小精靈》、《奇幻魔法Melody》、《光之美少女》等。與台灣不同的是,TVB 很少購入歐美的卡通片,如台灣朋友常看的《湯姆貓與傑利鼠》、《海綿寶寶》、《瑞克和莫蒂》、《德克斯特的實驗室》等,香港人比較少看。

兒童節目總會灌輸孩小們一些價值觀,教人誠實、正直、樂於助人。不知兒時喜愛的卡通人物,會否真的影響你成長後的性格。比如《鹹蛋超人 ( 超人力霸王 ) 系列》,我最喜歡護衛人類、挽救地球的超人,雖然每次打鬥中跌跌撞撞,但總能在千鈞一髮之際使出十字死光,打敗入侵地球的怪獸。由陳奕迅唱的主題曲《超人的主題曲》歌詞中,可見超人想帶出的價值觀 :

「銀河唯一的秘密 天際最強人物

正氣朋友 性格忠實 英勇未變質

世界第一 打怪物 將惡人重罰

厭惡邪惡 哪怕衝突 邪惡馬上消失」

現在看來,或許正義與邪惡是個非常虛無的概念,但這些價值觀確實影響著我的成長,尤其面對不公義的情況,總會想辦法挺身而出。當然,現實中人們無法使出十字死光解除難題,但我們仍能從卡通中獲得力量,堅持自己的道德價值,如台中捷運砍人事件的救人英雄長髮哥所說 :「如果是欣梅爾的話,他一定也會這麼做的 ! 」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要將事情描黑 先要適當地留白─中共的說故事技巧
【香港雜記】香港拍拖攻略
香港終審法院外籍法官先後走人 繼任者需根正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