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加工加值產品多樣化 美味健康新「蕉」點

香蕉加工加值產品多樣化。(農業部提供)
香蕉加工加值產品多樣化。(農業部提供)

▲香蕉加工加值產品多樣化。(農業部提供)

近年來,台灣香蕉策略聯盟在農業部及農糧署之指導及經費支持下,許多黃蕉及綠蕉加工產品問世,如黃蕉加工品-脆片、香蕉沙其瑪、磅蛋糕、奶昔及冰淇淋等;綠蕉加工品-綠蕉粉、綠蕉薯條、綠蕉脆片、蕉拌麵、綠蕉蘿蔔糕及普羅大眾喜食之慮蕉貢丸、香腸、綠蕉起司球及八寶丸等,琳瑯滿目之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於消費者而言,增加許多健康美味產品新選擇。\\;

香蕉是世界上繼水稻、小麥與玉米後之第四大宗作物,全世界生產量達1.2億公噸以上,亞洲為主要產區,占6成5總產量;其中,74%為鮮食香蕉、大蕉及煮食蕉占26%。臺灣栽培面積約1.5 萬公頃,年產量約35萬公噸,99%以上內銷,外銷約占1%。香蕉生產過程中,偶因大量種植造成供過於求,亦常因颱風豪雨等因素造成B、C 級蕉增加。為解決此問題,加工成為一提高附加價值之方法。

5、60 年代,香蕉加工品只有1種黑褐色的黃香蕉乾,鮮少有高品質黃蕉及綠蕉加工品上市;綠蕉的GI值僅30,並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抗性澱粉,對於想控制體重的國民是最好的選擇;而成熟黃香蕉的GI值可達60,含豐富的營養,可以迅速補充能量,對於運動選手是不可或缺的水果。

此外,台灣香蕉研究所推出小巧可愛,蕉果酸甜可口之「三尺蕉」,可作為觀賞及食用兼具之盆栽新選擇。該所推廣之香蕉葉及研發香蕉假莖纖維利用亦是目前農業剩餘物循環利用之好素材,在東南亞餐廳風氣盛行之台灣,香蕉葉已成為料理不可或缺之靈魂配角;而香蕉假莖纖維目前已成為繼鳳梨纖維之後最有潛力之農業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