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與泰國申請加入金磚集團 引發廣泛關注

圖/取自環球網
圖/取自環球網

獨家報導 記者王佳琦/綜合報導

馬來西亞和泰國正式申請加入金磚集團(BRICS),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6月18日,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向媒體表示,該國已向巴西總統盧拉表明有意加入,並將根據程序提出申請。僅兩天後,泰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宣布,該國已在本月的金磚國家部長級會議上提交申請書,希望能在今年10月的金磚領導人會議上正式通過申請。

金磚集團成立於2009年,最初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組成,作為新興經濟體開展第一次峰會,「金磚」(BRIC)為組織正式成立的縮寫。第二年在中國的促成下,南非加入,使「金磚五國」(BRICS)進一步成型。

2022年,中國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在線上峰會中提出希望金磚機制擴員的議題,該議題隨即進入正式議程。到2023年,南非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共同決定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六國加入金磚合作機制,並計劃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然而,在正式生效前,2022年12月29日,阿根廷新任右翼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宣佈已致函金磚集團國家領導人,該國將不會成為金磚的新成員,這成為擴容後的新金磚集團第一次受挫。

另據塔斯社6月25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與白俄羅斯議長科恰諾娃(Natalia Kochanova)會晤時表示,「金磚集團十個會員國以壓倒性多數決定暫停接納新成員」,以更好融合剛加入的五個新成員。拉夫羅夫還表示,金磚集團準備對各伙伴國家進行分類,一國在獲得正式成員資格之前,可先成為「伙伴國」。目前,加上最近提交申請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已有超過30個國家申請加入金磚集團。

此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申請,顯示出金磚集團在全球新興市場中的吸引力持續增強。然而,金磚集團在面臨新成員融入挑戰的同時,也需平衡現有成員國的利益與需求。未來,金磚集團如何處理新成員的申請,並維持內部的穩定和合作,將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