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想把推特改造成「超級 App」!PayPal、Uber 都沒成功,為什麼不容易?

【未來商務 LINE 官方帳號好友募集中】每日精選文章趨勢不漏接,產業人士最佳的知識補給站

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大刀闊斧換下推特(Twitter)的招牌「藍鳥」標誌,並將平台更名為「X」,向全球宣告他打造「X 宇宙」的野心,決意要將 X 形塑為一款「超級應用程式」(super App),也就是一個集結了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多樣功能,包含社群通訊、數位支付、電商、預定飯店、餐點、叫計程車等的 App,對標由中國騰訊經營、坐擁超過 13 億用戶的通訊軟體「微信」(WeChat)。

然而,不少專家、分析師都認為,馬斯克想打造「超級應用程式」的夢想,並不容易實現,有以下幾個原因。

中美使用習慣大不同,人們不見得需要「超級 App」

「超級應用程式」的想法,對於那些想要擴大業務和用戶群的企業來說並不是全新的概念,支付龍頭 PayPal、叫車軟體 Uber 也都有過野心,但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至今美國還沒有任何一個 App 成功成為「超級 App」。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美兩地消費市場的巨大差異,為「超級 App」難以在美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商業電子報《Stratechery》的作者湯普森(Ben Thompson)指出:「微信誕生於一個首次數位化的國家,它幾乎沒有競爭者。」在中國境內,有相當嚴格的技術審查,其他常見的國外的應用程式像是YouTube、Facebook、Instagram、Uber 等都是無法使用的,讓微信有很大的空間結合這些流行 App 的功能,創造出一個「超級 App」。

但西方市場不然。研究公司 Insider Intelligence 首席分析師烏姆瑟(Yory Wurmser) 提到,相較中國市場,西方使用者在 App 的選擇上非常多元,因此,他們也已經習慣透過不同的應用程式執行不同任務,若沒有巨大的誘因,不太會想要主動使用超級 App 這種一站式平台,對企業來說,把所有功能整合進單一平台也不容易成功,因為各個 App 都有自己的擁護者。

「某種程度上,美國客戶不喜歡自己過於依賴一家公司來滿足日常需求的感覺。」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商學院助理教授普魯德霍姆(Dan Prud'homme) 說。

美國科技巨頭受「反壟斷」監管,超級 App 得先過政府這關

除了要克服使用者習慣的問題之外,《紐約時報》指出,美國對於企業的監管和文化環境也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科技巨頭受到世界各地監管機構嚴格的反壟斷審查,但獲北京政府支持的中國科技公司,就算一家企業獨大,也能蓬勃發展。

超級 App 的核心功能之一:支付,涉及到金融、用戶個資等議題,意味著馬斯克的公司得面對金融相關的審查,再加上馬斯克預計將此 App 結合加密貨幣功能,在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不斷對加密貨幣市場施壓的背景下,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都被指控違法經營,加密貨幣產業人人自危之際,馬斯克在此時做出什麼大動作,極有可能馬上遭到美國政府的嚴密監管。

隱私權益高漲,用戶對社群平台信任度低

《Vox》分析,在西方市場打造超級 App,最後還得建立十足的「信任度」,否則人們不會想將所有數位足跡、生活數據,拱手交給他們不認識、不信任的公司。

這方面,推特過往已有多起眾所周知的隱私和資安外洩事件,像是 2020 年,許多知名名人帳戶被駭客入侵;2022 年,一位曾經是 Twitter 高層員工的舉報人表示,該平台存在大量資安和隱私問題,甚至連基本的資安措施都沒有。根據數據分析公司 Insider Intelligence 2022 年的數位信任基準調查(Digital Trust Benchmark),由於隱私和安全性的整體下降,推特在包含 TikTok、YouTube、Instagram 等 9 個平台中排名倒數第二,僅贏過 Meta。

「人們對社群平台的信任度已經非常低了,」Insider Intelligence 社群媒體分析師恩伯格(Jasmine Enberg)恩伯格說,「用戶必須交出他們的付款資訊才能使用超級應用程式的功能,他們大概不願意這樣做。」

雖然馬斯克想打造超級 App 的雄心壯志並不容易成功,但這個路徑或許是他接手推特之後,面對營運狀況平平,可以大幅提高用戶量和黏著使用者,同時擴張業務、創造雙贏的手段。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Wall Street JournalVoxNew York Times

【未來商務 LINE 官方帳號好友募集中】每日精選文章趨勢不漏接,產業人士最佳的知識補給站

更多報導
推特改名 X,抹殺 15 年品牌價值!更名將迎來新氣象,還是災難一場?
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遭推特封鎖,我們真的能擺脫演算法監控嗎?
遠距辦公下難以評估員工工作效率,你也陷入「生產力偏執狂」的焦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