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把通俗劇做好做滿 從《鬼怪》看韓劇的大躍進

在全球化競爭的刺激下,偶像劇已儼然是一個高明的騙術。面對這幾十年來已然僵化的偶像劇傳統,《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無疑的示範了一個純熟的「造夢者」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又如何來保障這「夢」造得的密實穩固,讓觀眾一進去就出不來?

很多人稀奇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造成的風潮,如果光看本事簡介,你可能根本不會點開來看。但今天此劇會達成一個高標,其實不同於當時的《太陽的後裔》與《來自星星的你》的效應,讓人驚訝的不是這劇有多精裝夢幻或多有虐點,而是它造夢的程度到達了新高標,讓本來公式不斷重複的偶像劇宣告回不去土法煉鋼的時代,也就是明明白白告訴了別國偶像劇(當然包括多年來偶像劇沒進步的台灣),沒本事的話就別來追車尾燈,讓人跟不上也看不見,是這樣甩尾的勝者姿態,呈現他們可以做出這樣精裝但不落俗套的夢來。

《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無疑的示範了一個純熟的「造夢者」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無疑的示範了一個純熟的「造夢者」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你能清楚的看得到它們錢花在哪裡,而且用得多且對,一絲不苟的美術設計、絕對電影的高規格畫質拍攝、影像詩化的拍攝與後製,加上三個男主角每集如同走服裝秀(每集出動多件大衣,每件大衣動輒是數十萬之譜)般出入你我凡夫俗子的生活,以製作經費製造出一個「鬼怪結界」在你眼前,連「時間流速」都具體地被金銀淑編劇與導演李應福手中被玩出不同的戲法,包括鬼怪被終結永生時的化為光束與塵灰、與他徘徊在不能超生的「歸無時空」的無盡荒野、時間如牢籠般漫長的金絲雀生活,手法上切割了以前「高富帥」的呆板呈現,他們讓觀眾穿梭在平行時空,以接受另一次元訊息的手法,一層層紮實的夢境,讓觀眾不會出戲,彷彿從夢裡不斷複習與喚醒觀眾同一個訊息「原來你掌握時間的資產時,感受的世界會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言情故事仍只能搞撕心裂肺的純愛,那形式上就要有多種突破。

於是它每集過分長的前集預告,以及大量的廣告置入行銷,在其中並不顯突兀,而且大搖大擺地秀出各種商品,因為這是一個強調感官在悠緩時間中被打開的魔術劇,緩慢的吃喝與拉長時間軸的使用率,在現世根本就是擺明的特權。

如果光看本事簡介,你可能根本不會點開來看《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如果光看本事簡介,你可能根本不會點開來看《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如果去年韓國電影示範了它們雅俗共賞的本事,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則破除了韓劇只是比較精裝與極致的羅曼史印象,結合了超能力與唯美愛情、主角們在各平行空間的超現實,讓夢中夢這形式大於實質的內容,再通俗的轉生劇情,藉由形式與技術的提升,都讓觀眾甘願被騙。

偶像劇的精神始終在於觀眾知道自己正在被騙(因為劇情的不合理就是其賣點),但騙觀眾要騙得有誠意,2017年的鬼怪讓通俗愛情劇再也不能順著公式隨便做,它讓這在台灣一直被看低的偶像劇驟然升級了,證明了就是因為通俗,就必須更用心做好做滿,把夢做實。

《鬼怪》讓人成癮的原因是什麼?

一、當季時尚單品大量出現,市井生活就突兀地魔幻起來

此劇成功的原因的確跟網民講的一樣,大衣多到誇張是其關鍵,其實近幾年,剪裁得宜的大衣一直是偶像劇的必勝武器,不要說偶像劇了,這在《新世紀福爾摩斯》中BC(班奈狄克康柏拜區)的穿著就可以感受到其特別的性感魅力。大衣是一種知性與階級的符號,尤其在滿街都是羽絨衣的真實社會中,大衣的印象是高冷的,屬於北國情調的、不凸顯富貴但有一定驕傲姿態,而且,重點在於它嚴格挑人的身材比例。

在此之前,沒有人在偶像劇中這樣大量秀時尚的,平均一集起碼換兩套以上頂尖名牌大衣,並將穿名牌大衣買蔥的誇張情境變成合理,反而成就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想像空間,化荒謬為助力。

孔劉、李棟旭穿上大衣,充分展現長腿優勢。(愛奇藝提供)
孔劉、李棟旭穿上大衣,充分展現長腿優勢。(愛奇藝提供)

男主角們前十集秀大衣、後幾集換女生穿當季時尚秀,並不避諱大秀品牌、女主角翻找個以前筆記也不忘停格在幾本國際時尚雜誌來插播行銷,在在顯示此劇在籌備之期,就確定有時尚圈的鼎力相助,韓劇如果製作群名單夠強,時尚圈通常願意傾力配合,比方為了《雲畫的月光》,韓國設計師甚至對能配合而大表感謝之意,這跟台灣情況相反,一聽到是偶像或偶像劇,是根本借不到的。

二、大量產品的置入反成助力

商品置入帶來的大量拍戲資金,人物設定一旦完成,周遭廠商就明顯冒出水面,拍戲的人與想贊助的人,在韓國早連結成固定默契。

但置入真的討人厭嗎?其實不然,無論是女二Sunny與女主角喝的啤酒、男主角用的毛巾等等,都明顯的秀出Logo,與《來自星星的你》女主角落魄時,故意攤出各品牌包包打算拍賣一樣,都是編劇與導演想好了置入空間,使其不會像台劇如此突兀,各方的置入都在小資觀眾可負擔的範圍,因此讓觀眾可以藉由用同一條毛巾或同一品牌酒,甚至同一本書,回味劇情,建立連結感,反讓戲迷藉由這些商品入戲更深。而《鬼怪》置入多成無孔不入,結果是,只要你秀得大方自然,之前想得夠完整,就能獲得雙贏局面。

三、處處埋伏記憶點,善用寄情於物的情感鋪陳

我們的台詞常寫很滿、情感與動作常嫌誇張,這是個陳年的陋習,包括之前的韓劇也是如此,但這齣《鬼怪》則是含蓄的寄情感於物件中,讓觀眾忘不了,比方女主角第一次與男主角異國約會拿到的楓葉、詩集、櫻花、初雪、鬼怪徘徊在歸無界時喪失氣力,仍緊抓的那紙破損的契約。凡故事裡一旦有大量物品的線索,就會自然呈現出一種詩意,這比狂做表情與吻戲更能留有餘韻,再加上孔劉飾演的男主角為女主角唸詩的一段,那本書將時間拖得慢悠悠、女主角歡笑的畫面如為那首詩〈愛的物理學〉作一襯景註解,讓收錄此詩的《星星也許會帶走你的悲傷》大為暢銷,一個偶像劇帶動書市的熱絡,也創造了它的經典畫面之一。

《鬼怪》的各個技術部門都看得出用心。
《鬼怪》的各個技術部門都看得出用心。

四、畫面的語彙豐富

運鏡靈活出色,後製也精準,一個鬼怪新娘失憶後,在雨天哭泣的背景,拉得遠遠的,情緒就被埋得脹滿。鬼怪為了要再與情人相會,不願轉世,只能困在什麼都沒有的非生非死時空,當他掙扎時揚起的細雪白沙,有如他困在沙漏中,以及他再也跑不動的逆光身影、最初一集蝴蝶在他沾滿血的劍上徘徊、他消失時飛散的分散火花,都代替台詞說出主角的處境,無論美術與後製,都發揮了高級童話(童話多半是悲劇)的效果,成就了城牆般堅固的的故事氛圍。

五、台詞精算的肉麻,但不濫情

這齣戲被網路列出的經典台詞不少,比方神透漏即使是命定的悲劇,但總有扇窗沒關緊,是供人類自己選擇的變數、女主角被消除記憶前,為記得男主角寫的那段話:「高個子、笑起來會悲傷。」緊急時想出的斷簡殘篇、男主角消失前承諾的「會化為雨、化為初雪。」

你知道那背後喜怒哀樂的精算程式,但同時你也感受到這是知名言情劇編劇金銀淑的功力,她知道揪心的力道如何拿捏,比起許多劇愛得你死我活的台詞,她這齣總留點尾巴讓人牽掛。

這齣故事結合了長腿叔叔、韓國鬼怪民俗傳說、搭上穿越與BL元素、韓劇一貫善用的配樂催化、舊元素再創新,加上各個環節的專業人才配合,是一個設計非常精準的偶像劇,就算是邊播邊拍,在播出前幾小時才送後製這樣的驚險,仍然達成了導演與編劇的意志。

《鬼怪》更讓人感傷的是,我們台灣對偶像劇沒當回事的荒廢在那裡,甚至連看韓劇的人多半只能彼此取暖。
《鬼怪》更讓人感傷的是,我們台灣對偶像劇沒當回事的荒廢在那裡,甚至連看韓劇的人多半只能彼此取暖。

不只是愛情劇,韓國這幾年從《信號》的推理、《浪漫醫生金師傅》的職人寫實、到最近受好評的心理劇《Voice聲命線》,各類劇型都達到相當水準,但《鬼怪》更讓人感傷的是,我們台灣對偶像劇沒當回事的荒廢在那裡,甚至連看韓劇的人多半只能彼此取暖,說出看通俗韓劇都會造成人際壓力,這表面上常被解讀為師奶的反撲,但早已不是這回事。

韓劇這十年來的全面進化,正是他們不排斥通俗劇,不以看劇為虛榮的自我標籤,以通俗劇的興盛帶起全面戲劇的復甦(別忘了,他們是靠劇情鬼打牆《冬季戀歌》《藍色生死戀》崛起於亞洲市場),若瞧不起通俗劇或偶像劇,很容易像我們的劇與電影通常只有分為想得獎與過於媚俗(結果變惡俗)兩個極端,這樣的追求自我滿足,讓我們失去了紮實分工團隊與說故事的經驗值,沒有打造通俗劇的功力,各方面的人才都難以建立起來,畢竟靠零星佳作產生終只是彼此取暖,真正活在空中樓閣的人不是看偶像劇的人,而是現實中因自命不凡而裹足不前的我們。


延伸閱讀
【馬欣專欄】從小巨蛋到跨年晚會 政府真的在乎歌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