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80年代的恐懼娛樂 為何捲土重來?

從《牠》的賣座、人們期待影集《怪奇物語》第二季的回歸、加上有大量80年復古片元素的作品,為何當時非常興盛的恐怖片熱潮,在爛片充斥多年後,近年開始火熱起來?除好萊塢劇本奇缺外,80年代以恐怖片夾帶人性慾望與恐懼的特色,終於重新受到重視。

從《牠》在全球票房吸金了新台幣53億元,到熱門美劇《怪奇物語》第二季將在今年萬聖節播出,它的預告就夾帶著當時嚇昏所有青少年的名曲〈Thriller〉(Michael Jackson)來勢洶洶,還不包括之前80年代曾紅透一時的《鬼玩人》翻拍影集再度問世。而Netflix首部德語驚悚影集《闇》也以80年代一小鎮上的兩少年神祕失蹤為故事主軸,86年的《魔鬼特攻隊》翻拍也創下票房佳績,《鬼娃恰吉7:鬼娃儀式》也將在美上映,就差沒有把當年火熱的電影《陰陽魔界》再度搬上銀幕,為何恐怖片的復古元素近年大行其道?

除了好萊塢電影劇本奇缺,不斷仰賴續集維生外,近年來的恐怖片也的確少有新意,多半靈感翻自70、80年代電影,像溫子仁的《厲陰宅》系列以70年代的住家、社區、當時人的生活方式這種種細節放大呈現,讓人光是從舊的玩具與音樂撈出浮光掠影,就有被封存在時空中的不適感。

當年恐怖片是日常生活 青年娛樂的一部分

而80年代恐怖電影可以說是收其60、70年代如《驚魂記》《天魔》《大法師》《魔女嘉莉》等大成,培養了大量的恐怖片忠實群眾。1980年代的一部《鬼店》就宣告了恐怖片進入新格局,加上前衛的Michael Jackson1982年就以微電影方式拍攝〈Thriller〉狼人加活屍MV,這樣的大膽創意到現在已不復見,〈Thriller〉那首歌紅遍世界,放學與吃飯時就可以反覆聆賞,讓恐怖片深入人們生活,如同《陰陽魔界》當年就已經是青少年的必看話題,可以說是要看什麼類型的恐怖片都有,也等於是如今枯竭好萊塢片商的藏寶室。現在不重複使用,這幾年難看的報表更將一瀉千里,借屍還魂的恐怖片成為了救星。

事實也證明,《牠》就算拍得不盡如人意,《天魔》(翻拍名為《凶兆》)與《魔女嘉莉》的翻拍與前座水準相差太遠,但吸納了舊的觀眾,也引發了新觀眾的好奇心,於是史蒂芬金的《童魘》也將被翻拍。

《怪奇物語》裡的弱勢孩子聯手自救,編劇杜夫兄弟明顯向80年代致敬。(Netflix提供)
《怪奇物語》裡的弱勢孩子聯手自救,編劇杜夫兄弟明顯向80年代致敬。(Netflix提供)

《怪奇物語》讓恐怖題材有了深度人性

但真正讓人再發現80年代恐怖片魅力的是影集《怪奇物語》,它是個新劇本,但精準地抓到80年代題材仍能在21世紀嚇到人的神髓,那就是「該消失的都沒消失」!那看起來一成不變的城鎮、永遠不會等到你故鄉被開發的邊緣感、跟階級焦慮有關的「不存在」、父母已被物換星移的時代隔絕的必須自救,也是一種密室效應,但怎麼也走不出80年代那被拋棄時空的景況,如誤入影集《陰森林》一般,大人們都非富即貴之地,你要逃去哪裡才不會被「不明外力」拖回去?

以史蒂芬金的《牠》來說,是一群消失都沒人管的邊緣孩子,他們失蹤不可能被好人家小孩放在奶粉與麥片罐上那樣重要,只能隨便貼在電線桿上,人命薄如紙地差點飄走。史蒂芬金式的恐懼不是鬼,而始終是這種被自己過去抓走的困局恐懼,而能將此精神發揚光大的不多,近年靠譜的只有《怪奇物語》,編劇杜夫兄弟明顯向80年代致敬。以當年《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的弱勢孩子聯手自救,以及孤鎮單親母逃不出去也找不到孩子的生之困頓,將其逼到精神崩潰的邊緣,這手法直逼《鬼店》裡的傑克。

1986年的《站在我這邊》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集《四季奇譚》中的〈總要找到你〉,他曾說本片是其改編電影中,最喜歡的一部。(金馬影展提供)
1986年的《站在我這邊》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集《四季奇譚》中的〈總要找到你〉,他曾說本片是其改編電影中,最喜歡的一部。(金馬影展提供)

好的恐怖片反映社會與人心的真實

而那些舊的屋子、花壁紙、玩具、壁癌般的屋況、早就沒人唱的歌曲,為何有讓觀眾感到刮玻璃的神經質效果?因為它離記憶不遠,泛黃照裡,跟如今城市兩極化發展一樣,一邊海市蜃樓的VR與銅牆鐵壁正迎接我們,一邊是我們潛意識裡鎖不緊的回憶,像《腦筋急轉彎》中的玩偶小彬彬,卡住在回憶裡,時間如水也沖不走,自己也跟不上所有的五光十色,跟我們現在的市容、城鄉、景況差距大一樣,我們不喜歡與想逃避的自己,都在那下水道裡,在那幾個小孩都找不到出口的環境裡。

《牠》的下水道裡,有著我們不喜歡與想逃避的自己。(華納兄弟提供)
《牠》的下水道裡,有著我們不喜歡與想逃避的自己。(華納兄弟提供)

恐怖片極致佳作其實是面對自己的恐懼,比方有人可能像《驚魂記》中的諾曼深感受父母的箝制、《鬼店》想逃離被父權欺壓與不受肯定的自己。80年代的恐怖片多是新郊社區的惡夢、青少年的被孤立、集體邊鄉邪教的控制、白領子弟的被鎖定殺戮來反映中產父母焦慮等,經濟景況與當年的恐怖片類型息息相關,城鄉與貧富差距也在恐怖片中嶄露無遺。

如今史蒂芬金類型與溫子仁的鬼屋系列大行其道,不無弱勢少年恐懼的反擊,以及邊緣到「沒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的體現,都關乎人性底層的呼求,有人說恐怖片無腦,那只是沒看到好片而已。


更多鏡週刊報導
【馬欣專欄】《冰與火之歌》第七季 為何失去了神劇光彩?
【馬欣專欄】《秘密森林》韓劇抓緊社會脈動 贏得亞洲王位!
【馬欣專欄】《冰與火之歌》回歸 美劇吹起新的末世風
【馬欣專欄】日韓暗黑搖籃曲 各自唱著什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