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周末登場 歡迎跳島體驗

馬祖國際藝術島周末即將登場。
馬祖國際藝術島周末即將登場。
馬祖國際藝術島周末即將登場。
馬祖國際藝術島周末即將登場。

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以「生紅過夏」為策展主軸,從本周六(23日)至11月12日在連江縣的四鄉五島展開,今年邀請了更多國內外、島內外的策展人及藝術家與在地共創,打開了26據點和中山門,歡迎跳島體驗。

 

馬祖國際藝術島總策劃吳漢中指出,馬祖四鄉五島的在地故事都轉變為本屆特別的藝術風景,在東引由鹹味島合作社的蔡沛原擔任策展人,以藝術共創加上設計力,帶大家看見東引青年的現在進行式;西莒有藝術家鄭愛華重回故里,以昔日西莒最重要港灣-田沃港旁的18哨堡壘為基地,透過裝置為其賦予新的生命力。南竿則除了有多組國際藝術家進駐創作,也打開了26據點、中山門等空間,更把傳統家屋變成展場,展現多元豐富的策展內容;在北竿則有台電攜手一隱照明重新點亮北竿軍魂電廠,以光引路,看見在坑道中塵封的過去。

 

馬祖在地重要藝術家曹楷智、李若梅,本屆擔任《島內視角-穿越時間的時間》的策展人,邀請長期關注且深入馬祖的藝文創作者,展現始於島內的視角及觀點。

 

《轉厝計畫》的策展人陳宣誠說,轉厝(tuong tshuoˇ)就是閩東語回家的意思,希望以馬祖在地閒置的民居空間作為創作場域,在津沙,有回應老酒文化的玻璃屋,以最日常的材料書寫馬祖人家的共同記憶;在梅石則以市街民居和聚落遺址為基地,重新詮釋閩東家屋建築的生活故事,透過藝術與建築團隊的進駐,藝術走進常民的生活,與馬祖家庭的情感記憶交會。

 

本屆以26據點為創作基地的山冶計畫,以《地下實驗室》作為策展命題,策展人林怡華希望捕捉場景中人類無法感知的環境因子與即將逝去的風景,透過科學和藝術的交會,讓觀眾得以一瞥與適應極端條件的生命以及超越人類感知界限的可能,走向更深刻的環境認識論,近一步探索萬物個體和外部環境間的互生關係。

 

同樣也是第二次參與的台電公共藝術,延續首屆島嶼生息的策展主軸,提出《島嶼時光》的命題。策展團隊分享,這次與一隱照明合作,藉由燈光設計,點亮沉睡中的軍魂電廠,也點亮了這些脫去戎裝的老機組。透過電廠的再一次榮耀,我們看見了島嶼經歷不同時期的歲月,也透過不同類型的展出計畫,帶領觀眾看見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