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就是一座博物館 專書細說蛻變之路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6日電)馬祖跳脫戰地前線的身分之後,近年持續展現自身豐富的生態及文化特色,以「島嶼博物館」的面貌驚豔世人,由學者黃貞燕主編「馬祖,我們的島嶼博物館」一書,訴說這段蛻變過程與持續擴散的文化奇蹟。

黃貞燕在書序中表示,她從2017年參加「馬祖:戰爭與和平島嶼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次踏上馬祖,之後因博物館、文化資產、社區營造等計畫,幾乎年年造訪,並有機會參與及觀察馬祖文化政策推動。

黃貞燕表示,馬祖自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慢慢揭開神祕面紗,融合戰地、海島與閩東文化的景觀與生活,讓踏上島嶼的訪客眼睛一亮,進而認識馬祖與台灣乃至世界的關係。

到了2016年馬祖從以「讓島嶼會說話」、「說故事的島」作為文化政策核心目標,再於2019年透過「連江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運籌機制計畫」會議提議,推動將馬祖民俗文物館更名為「馬祖島嶼博物館」,成為文化公共治理宣言,成功整合文化資源,2021年更推動「馬祖國際藝術島」,效益仍在持續發酵中。

黃貞燕表示,「馬祖國際藝術島」可說琢磨出馬祖自己的形貌,走出新的局面,「馬祖,我們的島嶼博物館」一書記錄了這段歷程。

全書分為4部分,「馬祖,下一步」梳理馬祖解嚴後的社造過程與文化、教育領域的開展,呈現2016年以後文化政策論述與計畫成果;「馬祖在地書寫」描述不同領域的馬祖人以自己的方法,表達對土地的情感並再現土地樣貌。

「風與土的相遇」聚焦與台灣不同專業的合作,發展出適應馬祖在地的實踐方法;「馬祖就是一座博物館」則從馬祖文化治理的展開到「馬祖學」與知識資源公共化,期許馬祖這座博物館為民眾帶來啟發。

黃貞燕現任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主編與著作包括「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2005-2008年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走進博物館:邁向博物館學專業的5堂必修課」等書。(編輯:張雅淨)1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