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民俗樂「鼓板」系統多元 各村落擁不同特色

(中央社記者潘欣彤連江21日電)馬祖民俗樂「鼓板」為各村廟宇祭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乍聽以為鑼鼓敲敲打打,但其實隱含錯落有序節奏,且各村落風格不同,初步統計,全馬祖存在至少12種系統。

連江縣仁愛國小教師,地方文史工作者王建華說,據他所知,馬祖的鼓板至少分12個系統,各村多有自己的鼓板節奏。最多村落敲奏的是源自南竿復興村的「牛角鼓板譜」(又稱曹朱鼓板譜),「恰得得得得」的前奏辨識度十分高。介壽村的鼓板譜則是從牛角的基礎上,再加以編輯延長而成。

同為南竿,仁愛村的鼓板譜又自成一格,加入福州民俗樂「十番樂」元素,快板中間夾雜慢板與行板,緩急交織的節奏,為全馬祖鼓板樂中僅見。

北竿的鼓板又更多元,坂里是響亮為特徵的「旗板」,塘岐則是發展出完全原創的鼓板。值得一提的是后澳鼓板,從樂音到打擊方式均十分激動,且長年以來皆傳男不傳女,直到近年因人口外移,才開放女性學習。白沙村鼓板最近才由村中80多歲長老劉禮全整理出譜面與節奏,沉寂多年後可望復活。

莒光的話,東莒以曹朱鼓板譜為主,西莒則以合併青帆、田沃的鼓板為大宗。而一度失傳的西坵鼓板,則在當地民眾的努力下再度復活,目前尚待保存。東引則是敲擊整合各村特色之成共通版本。(編輯:林恕暉)1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