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美軍足跡園區」 見證軍事合作情誼

記者劉佩倩/專題報導

回顧臺美過往歷史,雙方關係始終密切,可從昔日為外島戰地的馬祖南竿地區,看見彼此軍事合作的軌跡。民國102年,陸軍馬防部整理所屬營舍時,發現當時美軍顧問組在牆上繪製的美國地圖壁畫,於是蒐整相關史料,並成立「美軍足跡園區」,保留當年美軍在臺珍貴史蹟,彰顯我國與盟邦並肩反共,捍衛自由民主的歷史意義。

在40至65年間,為兩岸軍事緊張對峙時期,美軍派遣軍事顧問團來臺,協助國軍整軍備戰,展現臺美合作密切關係。時至102年,陸軍馬祖地區支援指揮部油庫連於餐廳壁面整修時,意外剝開當時美軍顧問團在牆上繪製的美國地圖壁畫,馬防部於是針對美軍顧問團當年留下的美國地圖壁畫、美式壁爐、鐵堡、石碑、建築等,保持原貌逐步完成「美軍足跡園區」建置。

馬防部推測是當年駐防的美軍官兵,在地圖上記錄家鄉、各州文化及派任馬祖時間,圖中描繪美國東岸距馬祖1萬3000英里,西岸距離馬祖約8100英里,充分流露官兵離鄉背井、思念家鄉的心情寫照。

建造單斜面屋頂 抗炸設計

走進位於南竿仁愛村中興網球場旁的園區裡,映入眼簾的是由翻譯官與勤務人員宿舍改建的美軍足跡館,因應當時戰亂頻仍,因此打造具遮光功能的水泥通風牆,以利夜間行動,並建造單斜面屋頂,具有砲彈擊中時直接爆炸造成損害的「抗炸」設計;館藏歷史照片,敘述美軍顧問團協助馬祖官兵軍事作戰訓練、後勤供應等事務,提升馬祖駐軍戰力。

值得一提的是,足跡館陳展史料也述說當年美軍曾協助馬祖中學成立2支棒球隊,比照當時美國大聯盟冠軍隊,將初中1年級學生組成洋基隊,初中2年級的學生則是組成「勇士隊」;這2隊不僅成為當年我國唯一擁有美籍教練及球具的棒球隊,更為臺美合作譜出另一段佳話。

美式建築風格 解思鄉之情

此外,園區內的中山室亦設置「壁爐」,以耐火磚堆疊而成,煙囪沿戶外牆壁直通至主建築物樓頂,結構厚實,洋溢美式建築風格。壁爐是西方世界典型的禦寒暖冬設施,也是客廳或團隊中,家人、同儕凝聚情感的象徵所在。冬季的馬祖與美國氣候相似,美軍官兵打造壁爐,在溫暖的餐廳中聽著音樂,喝著咖啡的情景,或可稍慰解思鄉之情。

「鐵堡」是以24片鋁合金屬片搭建而成,外觀類似蒙古包,提供美軍官兵暫時居住與休憩的設施。(本報資料照片)

「美軍足跡園區」陳展史料述說當年美軍指導居民成立棒球隊,對島上軍民貢獻良多。(本報資料照片)

馬防部蒐整美軍駐守馬祖相關史料檔案,在該部補給連成立「美軍足跡園區」。(本報資料照片)

園區中山室充滿美式建築風格的壁爐,是凝聚官兵情感的地方。(本報資料照片)

牆上的美國地圖記錄當時美軍官兵的家鄉文化及派任馬祖時間。(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