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成為陸大內宣素材? CNN:告訴中國人仍可能統一台灣

前總統馬英九1日展開為期11天訪陸行,並於今(10)日下午4時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北京接待台灣前總統。學者告訴《CNN》,馬英九訪中行,給中國抓到機會證明,台灣社會仍有很大一部分民意,擁護兩岸過往情份與文化連結,北京政府也能當作對內宣,告訴國內民眾並未失去台灣人的心。

《CNN》報導,73歲的馬英九去年3月下旬訪陸,成為首位踏上中國本土的台灣前總統,今年更是在清明節前後受邀二訪。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表示,北京之所以選在這個節骨眼,是為強調台灣和中國之間的共同文化根源,並向台灣新任政府施加壓力。

宋文笛指出:「北京利用習近平和馬英九的這次會面,向世界各地的領導人發出信號,表明與北京交好是一項值得的長期投資。同時也展現通過贏得民心實現和平統一,仍是北京的首要選擇。」

中國當局也將透過官媒,播映馬習兩人的會談片段,藉此向中國公眾傳達:儘管民進黨取得歷史性的大選勝利,但「統一台灣仍然可能」。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中國事務分析師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對北京而言,馬英九的訪問也是向國內民眾保證,『我們沒有失去台灣人民的心』,仍有文化和歷史將我們聯繫在一起,民進黨並不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

「馬習二會」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北京接待台灣前總統。(圖/TVBS)
「馬習二會」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北京接待台灣前總統。(圖/TVBS)

蕭嫣然也分析,馬英九訪中重申了北京當局立場,即只有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理念的台灣民眾,才有可能進行兩岸對話。

然而,宋文笛表示,透過關注已經下台多年、幾乎沒有權力塑造台灣政治現況的馬英九,北京可能會發現無法找到或培養另一位具有同等地位、願意向北京展現鴿派姿態的台灣政治人物。

宋文笛分析,「馬習二會」只具象徵意義,在兩岸政治分歧仍然存在情況下,試圖塑造對雙方都有利的兩岸敘事。但對馬英九來說,無論結果如何,這次會議都將鞏固他在兩岸政策上的遺產:「他可能希望被銘記為,唯一能與北京打破僵局的台灣領導人。」

更多 TVBS 報導
馬習二會/馬英九當習近平面提「中華民國」 後即改口「中華民族」
馬習二會/習近平稱沒什麼勢力可把兩岸分開 給馬英九「高度評價」
馬習二會/馬英九:兩岸若發生戰火 對中華民族是不可承受之重
馬習二會/時隔9年再見 馬英九、習近平笑容燦爛握手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