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武大講話:德法征戰百年後互融,為何兩岸不行?

3月30日下午,馬前總統率領台灣大學生抵達武漢大學,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座談會上他講出德法兩國間的「最後一堂課」故事,認為這兩國征戰百年後能互融交流,為何兩岸不行?

春日到來,似雪若霞的櫻花成為武漢大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落英繽紛,唯美浪漫。

3月30日下午,馬前總統率領台灣大學生抵達武漢大學,於參觀美麗的校園後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由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致歡迎詞。

馬前總統於致詞中表示,這次來大陸看到很多熟悉的東西,並再次強調,他從事兩岸工作已經有37年,第一次來大陸真的是耽擱太久,可是一來發現很多熟悉的人和畫面,就像武大校長張平文一開口,便知道對方是湖南人,因為他一口湖南腔的國語,非常有趣。

接著馬英九開始連結武大與台灣的關係,比如武大第一位院士周鯁生,是國際法界知名人士;寫出《巨流河》(天下文化出版)巨著的齊邦媛,其實念過武漢大學。

「所以很多就千千萬萬的聯繫,讓我們來這邊之後感覺到非常的親切,」馬英九說。

寒暄完畢,馬前總統終於吐露為什麼會想到辦這個活動的源由。

「因為我在卸任之後在東吳大學教比較國際法教了五、六年,我一半的學生是來自於大陸,我就發現兩岸的人們在一起可以創造很多的火花,非常的有趣,」馬前總統說。

武漢大學著名的櫻花大道。蘇義傑攝
武漢大學著名的櫻花大道。蘇義傑攝


馬英九感慨,政府換人後兩岸關係變差

只是很可惜,一方面是因為疫情,一方面是政府換了主導人士,兩岸的關係可以說一落千丈,令他感到非常的難過、非常的痛心。

馬前總統為此特別說了一個《最後一堂課》的故事。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大敗,割讓雅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給德國,在雅爾薩斯省有一個小學生,平日常常逃學,突然有一天接到學校的通知,說後天一定要到校,他心裡忐忑不安到校幹嘛,直到他去到學校,發現學校方面的教堂已經有德軍在操演,一進教室,大家包括校長和老人穿著正式的衣服上教堂。

然後老師告訴大家:「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這裡不教法文了,要開始教德文。」接著老師在黑板上寫「法蘭西萬歲!」然後說下課。

這篇小說後來被中研院前院長胡適之引進中國大陸,同時在全世界3、40個小學做為愛國教育的一部分。

「可是各位想想看,德法雙方征戰了百年,可是到了一戰、二戰之後,在1963年兩國簽了一個條約,雙方深刻的互動,學生互訪不在話下,還要互訪住到人家家裡面去,」馬英九說,卸任前,他曾經接見過一個德國的議員,便在法國學過法文,然後住到人家家裡面,對德法關係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德法兩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可是在這種交流之下變成歐盟最主要的力量,是馬英九感到最動容的事。

尤其是1993年的時候,他在歐洲旅行,打開報紙一看,德國、法國都準備放棄法朗跟馬克,接受歐元。

「所以你想想看多困難的事情,它們都做到了。為什麼兩岸做不到呢?」馬英九指出,而且德法做到之後,兩國立刻就成為歐盟當中最主要的成員,決定了歐盟的未來。

兩岸年輕人應該多接觸

同理可證,馬英九認為,其實兩岸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年輕人多接觸。

「多接觸多了解,我們就會增加一分友善,減少一分敵意,讓雙方逐漸逐漸地融合在一起,」馬英九說,具體的方法就是他帶著2、30位台灣的同學,來這邊跟其他同學一起來對許多問題交換意見:「不管怎麼交換都可以,至少能讓大家能互相學習。」

馬前總統並邀請武漢大學同學回訪台灣,他本人與馬英九基金會將全程接待,讓大陸同學更了解台灣。

「希望我們交換之後,讓交流成為一個長時間的工作、長期的工作,大家說好不好?」回應他的是台下一片熱烈的掌聲。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馬英九領兩岸學生武大座談,陸生期待結交台灣朋友
馬英九訪陸、武漢在地台生心聲》馬先生及時來很可貴
馬英九在南京總統府!全城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