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遠方/馬英九獲高規格接待,北京重整對台棋局(張鈞凱)

圖/獨家報導主筆室製圖
圖/獨家報導主筆室製圖

獨家報導 張鈞凱/評論

馬英九前總統結束11天二度訪陸之行,隨行的學者邱坤玄透露,明年馬英九還會再登陸。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登場的「馬習二會」,從參與人員到後續宣傳,完全可以稱得上「高規格」。一介「平民」馬英九受到如此高規格接待,顯然北京有意且正在重整對台棋局。

圖/擷取自人民日報
圖/擷取自人民日報

高規格之一,乃馬習二會陸方的參與人員,除了習近平與國台辦官員之外,還有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是主管對台工作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以及同時身兼中共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與中央辦公廳主任的蔡奇。

王滬寧的現身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全國政協主席兼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而蔡奇的出席則值得推敲,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的蔡奇親自擔任中辦主任,意味中辦地位被提升到空前的重要性。有專家解讀,「今後中辦發揮的上傳下達作用將進一步強化,從而更加強化中共中央對於黨內機構和國家機關的集中統一領導」,「蔡奇以政治局常委身分親自兼任中辦主任,背後是中共領導體制、政治秩序和政治倫理變化的最新投射」。

圖/擷取自人民日報
圖/擷取自人民日報

正是由於蔡奇在中共二十大之後成為習近平核心團隊的關鍵人物,他還曾於去年陪同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引來外界高度關注。蔡奇現身馬習二會,便象徵北京對兩人會見的高度重視。

高規格之二,是原定會晤40分鐘,但據央視記者組成的「ToSun記者團」影片透露,「會見比原定時間超出10幾分鐘」。而且隨同馬英九訪陸的「大九學堂」青年學員全程與會,閉門會議環節還安排了兩位台灣學生分享感想;據了解,習近平特意開口讓他們坐著說即可,不用站著發言。從中便能看到,青年交流未來將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高規格之三,馬習二會得到大陸中央級官媒的大篇幅曝光。《人民日報》4月11日頭版頭條就是「習近平會見馬英九一行 王滬寧蔡奇等參加會見」。新華社則從11日至12日連出三稿,分別是署名「新華社記者」的「新華時評:共同追求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以及完整紀錄馬一行在陸11天行程的「聯結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文化之旅──記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再訪大陸」,還有側重解讀習近平談話涵義的「為兩岸關係指明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兩岸同胞同心共創光明前景」,此篇並登上了4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頭版頭條。如此發文模式,幾乎只有在中共開大會的時期才會看到。

圖/擷取自人民日報
圖/擷取自人民日報

高規格之四,可以從北京高層的政治活動側面觀察得到。在馬英九一行抵京的期間,同時在華訪問的政要還有美國財長葉倫,以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習近平親自接見了拉夫羅夫與馬英九,葉倫見到最高層級的中國官員則是國務院總理李強。當然,兩岸關係絕非國際關係,但從習近平先見拉夫羅夫、後見馬英九來看,一來是要強化中俄「背靠背」的緊密戰略合作關係,二來則是要面向兩岸關係,突破被美國與民進黨政府封鎖的台海大門。

馬英九此次登陸,是受大陸方面的邀請,表示北京在此時機之所以營造如此舞台與氣氛,勢必有其全局性的考量。中國大陸一方面持續與美國進行回合式的談判博弈,另一方面則要在台灣藍綠兩大政治勢力全面「親美」的態勢下,突破重圍,利用自身的歷史底蘊與發展優勢,拉出一條「為我所用」的對台新戰線。

習近平此次談話中,調性雖然放得軟,但軟中帶硬。「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同時對美國與即將上台的賴蕭政權發聲,宣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踰越的紅線」。「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這「三個沒有」,則是說給台灣人民聽的,對「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既有承諾,再度釋放出善意訊號。

其中較受忽略的亮點,在於新華社所發布的通稿中,習近平強調了「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時代動員全黨、全國的新政治論述,利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性質,強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體認同。習近平罕見地將此論述運用於對台談話中,表明了未來北京將會更靈活發揮「融合發展」政策,瓦解「台獨」史觀的思想桎梏,將已然啟動的促統進程,再向前推進。馬英九訪陸與「老朋友」再聚首,只是北京這盤大棋局的其中一步。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