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推動穩健減核政策 凸顯風力發電問題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昨日到彰化視察風力發電站,26日在臉書(Facebook)談及相關問題。馬總統說,風力發電「靠天吃飯」,使用風力發電必須搭配其他基載電力(例如燃煤);不過他也說,不會因為發展有侷限而放棄。

馬英九說,台灣是世界公認風力資源豐富的地方,政府也積極發展風力發電。昨天他專程到彰化視察台電彰工風力發電站,先參觀風機,聽取簡報,再與立委、縣議員、廠商、地方人士座談。從風電的效率、成本、環境生態談到民眾抗爭等問題,也瞭解風力發電在陸域部分會遭遇到土地不足、噪音、炫光、影響風水等問題;而海域部分則是有開發成本高、影響白海豚、漁民作業及航行安全等問題。

他指出,台灣98%以上的能源都依賴進口,因此必須選擇來源充分穩定、發電效率高、價格合理的能源。這種情況下,任何能源都不能排除,能源的「多元化」與「自主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11年前制定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兩年前提出能源發展願景,期望在「不限電、電價合理、達成減碳國際承諾」的前提下,推動「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發展綠能,就是達成這個目標的策略。

馬英九說,他上任後,政府在98年通過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大力推展再生能源。再生能源的優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燃料費的問題。然而,再生能源在發展上也有其局限:風能也有供應不穩定、不充分的缺點,風機的年利用率不到三成(28%);而太陽光電在沒有太陽的晚上或陰雨天就無法發電。然而台灣夏天時,家家戶戶開冷氣,用電最多,但此時風力發電量卻是最小的時段;台灣的風力發電的高峰是在颳東北季風的10月到次年4月,因為風力發電「靠天吃飯」,使用風力發電必須搭配其他基載電力(例如燃煤),否則就可能在無風時段斷電。

馬英九表示,風能是未來台灣要繼續發展的再生能源,不會因為發展有侷限而放棄。兩年前他所提出的政見是「千架海陸風力機、陽光屋頂百萬座」,目前經濟部規劃的目標是陸域450座,目前已完成314座(約7成),其餘預定在109年前完成;海域部分有600架,預計於104至119年陸續完成,屆時預估風力發電可達國內總發電量3.74%。

馬英九強調,不同能源有不同的特性,不要排除任何一種能源,而必須做好能源使用的搭配(energy mix),以發揮最大的效益。這不只是涉及核四或核能政策,而是關乎台灣未來整體的能源政策。希望不但有「能源安全」(energy safety)更希望做到能源「供應充分而穩定」(energy security),這是政府未來將面對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