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中/中國評論人:對各方都是「謝幕之旅」

前總統馬英九本週展開中國祭祖與交流之旅,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表示,無論對北京政府、國民黨,或中國社會的知識分子來說,馬英九這趟中國行都是一趟「謝幕之旅」。

從破冰到謝幕 官方低調民間冷感

馬英九中國行備受關注,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指出,相較10多年前,國民黨連戰和宋楚瑜到中國大陸訪問,開啟「破冰之旅」,馬英九這次來訪中國大陸,以現在的兩岸關係和東亞地緣政治情勢看來,已變成「謝幕之旅」。

陸青說明,中國大陸官方這次對馬英九來訪沒有高調宣傳,和當年連戰相比差很多,而馬英九基金會本身也想降調;至於民間也很冷感,早年不論是連戰或宋楚瑜來中國大陸,兩岸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都有一種希望能藉此促進中國大陸像台灣一樣完成和平轉型,但現在已沒有這種感覺,所以這樣的低調和冷感,就是謝幕的標誌,也代表國民黨必須對當年兩岸政策主張的願景謝幕。

陸青:『(原音)從幾個角度來講,這意味著民間這種大陸的公共知識分子、大陸的一些中產階級,對於藉著兩岸和平交流而促進大陸的政治體制改革,和像台灣民主轉型一樣的那個願景的謝幕;也意味著北京政府希望藉著國民黨藍營,以及兩岸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實現和平統一的那個帝國夢的謝幕;也意味著台灣藍營這幾十年來的兩岸對話交流、一中各表、九二共識,這樣兩岸政策的一個謝幕。』

武力犯台時機 2024年前是關鍵

各方如此「謝幕」,是否也意味中共武力犯台的機會大增?陸青說,這樣的可能性有,但機會不大,可觀察的是,如果中共在明年底前沒動武,基本上動武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陸青:『(原音)因為他在準備,台灣也在準備,周邊的國際社會也在準備,而周邊的國際社會的準備力度,和工作的推進速度,遠遠快於大陸。』

陸青提到,中國大陸現在有各種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這兩年接二連三「爆雷」,內部空心化了以後,外部就沒有力量,就像生病的人要出去打架,「那就很困難了」;但此時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樣子中共在明年底前動武的機會就更低了,可是千萬不能忘記中國這十年來很多的決策,像是封城、疫情政策、政治修憲、處理中美關係,及與俄羅斯結盟等,都是非常失去理性的決策。

陸青:『(原音)誰能夠想到他對香港這麼幹呢!誰能夠想到他對上海這麼幹呢!而香港和上海是中國兩隻下金蛋的母雞,你怎麼能把這兩隻下金蛋的母雞殺了呢?我們也沒想到他會這麼做啊!』

他強調,中共是可以為了面子,連裡子都不要了,且帝國皇帝的邏輯,其實有點像黑社會老大的邏輯,當要面臨敗陣時,一定會「賭一把」,而往往帶來的就是災難。陸青:『(原音)他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就會做出日本炸珍珠港的那種邏輯,就明明知道打不贏,但他要「賭一把」。』

不過,陸青評估,中共即使現在要武力犯台,也不會攻打台灣本島,因為對全面動武還沒這麼有自信心,較有可能選擇澎湖、金門、馬祖或南沙一帶,進行一些「摩擦」,採取武力訛詐。

悲情馬英九 從強硬派變「燕歸來」

馬英九在參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強調,歷史不能遺忘,身為一個中國人,不管在海峽哪一邊,都應該自立自強,面對外面的欺凌,要勇敢的抵抗。陸青說,馬英九在此提到「中國人」,這裡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但保有大中華情結的輿論空間,讓兩岸都能各自表述。

陸青:『(原音)說實話,馬英九是蠻悲情的,他其實有一個中華情結、他其實有一個中國情結,他也一直希望說國父中山先生的一個願景,能夠在兩岸共同都能夠實現。』

他指出,馬英九早期在國民黨當中,算是「強硬派」,他曾說過「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希望藉台灣的統一問題或兩岸交流問題,對中國大陸的民主轉型有一定程度的推動;可是,經過了10多年,現在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馬英九就是「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那隻「燕子」,無論是馬英九自己看自己,或是眾人來看,在這部分的觀念會是一致的,能夠共情、同理。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馬英九訪中/馬:兩岸青年多接觸 增友善少敵意
馬英九訪中/民進黨批馬讚中共抗疫替世界罪人開脫
馬英九訪中/立委質疑中共以「馬英九模式」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