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台代表又出缺引發在台僑民不滿 外交部:盼與瑞典關係有更進一步發展

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前代表歐瑞思已離任一陣子,任期僅1年,至今駐台代表位置仍空缺,對此瑞典媒體《中瑞新聞》指出,不少旅台瑞典人對此感到不滿。我國外交部歐洲司長黃鈞耀14日表示,駐台代表人選在作業中,期盼和瑞典關係有更進一步發展。

專門關注中國和東亞的《中瑞新聞》(Kinamedia)12日提到,2023年1月出任瑞典駐台代表的歐瑞思(Anders Wollter),1年後突然宣布要離任。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Business Sweden)台北辦事處3月11日在其臉書(Facebook)公布歐瑞思離別信,其中表示繼任者會很快公布。

瑞典外交部回覆《中瑞新聞》稱:「任命瑞典駐台代表的程序正在進行中。」《中瑞新聞》說,原本是問「何時」計畫派駐代表,所以瑞典外交部的回應等同沒有答案,並提到2020至2022年間,時任駐台代表孔培恩(Bengt G. Carlsson)因未長住台灣,代表形同空缺。

根據《中瑞新聞》報導,當時正值COVID-19疫情期間,孔培恩幾乎每3個月在台灣及瑞典之間往返,但基於防疫規定,部分時間都在防疫旅館隔離,並稱部分歐洲國家外交人員曾開玩笑地說,孔培恩缺乏承諾,甚至是找不到人,更有中歐國家外交人員直言,孔培恩這樣是個「傳奇」。

《中瑞新聞》說,孔培恩不在時,台北瑞典商會(SCCT)執行長常要代為出席會議和活動,就算SCCT是民間機構,但部分場合會需要有瑞典代表參加,不過現在出現在台灣更看不到瑞典代表的風險,因為SCCT執行長5月初已提出辭呈,可是至少會到2024年秋季才卸任。

瑞典駐台代表位置又出缺

《中瑞新聞》指出,許多瑞典人對駐台代表經常空缺感到失望,也有旅居台灣的瑞典人和瑞典駐區域國家使館表達不滿,「更糟的是,據與《中瑞新聞》談話的旅台瑞典商界人士和台灣當局代表所述,由於代表持續空缺和沒有能見度,瑞典在亞洲最重要民主國家的名聲受到損害」。

《中瑞新聞》表示,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間,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大部分時間沒有代表,2024年3月又開始此狀態。黃鈞耀回覆《風傳媒》提問時說,歐瑞思離任前有和自己特別交談過,「他對台瑞關係有很多期許」,而駐台代表新人選還在作業中,我國期盼與瑞典關係有更進一步發展。

「這是不幸的巧合,或是以激怒中國的風險來淡化潛意識的不感興趣?」《中瑞新聞》寫道,「仍不清楚瑞典(前任)社會民主黨及(現任)溫和黨(Moderate Party)領導的政府顯然對台灣缺乏興趣的原因」。孔培恩當駐台代表時,瑞典由社會民主黨、綠黨和左翼黨(Left Party)組成聯合政府。

《中瑞新聞》提到,瑞典國會2022年4月表決把駐台外交代表機構改成「瑞典之家」(House of Sweden)的決議,最後以205人贊成、80人反對、64人缺席、無人棄權情況下通過,而反對的80票全部來自社會民主黨,該黨僅1人贊成,其餘7個政黨沒有人投反對票。

表決此決議前2周,瑞典國會「台灣-瑞典國會議員協會」主席歐柏莉(Boriana Åberg),與瑞典籍歐洲議會議員魏莫斯(Charlie Weimers)共同率領跨黨派議員團訪台,成員包括該決議提案人之一的呂謝婷(Kerstin Lundgren),而她強調,駐台機構改為瑞典之家,並不違反瑞典的「一個中國」政策。

<cite>瑞典國會。(資料照,美聯社)</cite>
瑞典國會。(資料照,美聯社)

升格「瑞典之家」無下文

呂謝婷當時坦言,是否要更名為瑞典之家,最終決定權在瑞典政府手上,但國會藉由提案來敦促政府。2022年9月,瑞典舉行國會大選,社會民主黨仍單獨贏得最多席次,但溫和黨、基督教民主黨、自由黨組成聯合政府,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更是首位在政府文件中提及台灣的瑞典總理。

2022年10月,克里斯特森就任後首次向瑞典國會進行政策報告,直言「中國近來對台灣的發言令人憂心。軍事威脅令人無法接受。這適用於所有國家,特別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瑞典與中國的關係應呼應有明確跨大西洋連結的共同歐洲戰略」。

此外,《中瑞新聞》強調,瑞典現在不可能同時與台灣和中國建交,且與教廷以外的歐洲國家一樣,在台灣沒有正式大使館。瑞典與台灣1950年代斷交後,直至1982年才開設瑞典工商代表辦事處,1991年改為現在的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

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是由瑞典貿易委員會(Swedish Trade Council)及瑞典投資署(Invest Sweden)於2013年合併組成,而瑞典投資署原屬外交部,所以該委員會受外交部和商界組成的瑞典外貿協會指揮,以提升投資為要務。另外,SCCT由企業成員資助,旨在促進貿易和經濟交流。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