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台灣貿易代表處預計9月開館 立陶宛經濟次長:國際應聯手反制經濟脅迫

為了拓展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貿易,立陶宛決定在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而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15日宣布,開始徵選駐台灣貿易代表處代表。正在台灣訪問的該部政務次長聶琉嫻娜同日稱,希望能在9月開館,並稱2022年與台灣貿易成長26%,相信和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可填補與中國貿易的損失。

立陶宛國會2021年9月修改《公職人員法》(Law on the Civil Service),以在無邦交和領事館的國家設置貿易代表處,並派駐官方代表。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6月15至30日進行徵選,對此聶琉嫻娜(Jovita Neliupšienė)表示,徵選並非由經濟暨創新部主導,而是銓敘部審核人選。

聶琉嫻娜說,遴選程序與立陶宛派駐他國的經濟參事沒有差異,且銓敘部會視應徵人數來決定審核關卡,像是超過20人會有第2關,且會進行筆試,但若少於10人應徵,可能面試即可。她提到,經濟暨創新部從未有駐外貿易代表處,因此在研擬法規上就花了不少時間,這也是開設駐台館處一再延期的原因。

聶琉嫻娜稱,9月會有生物科技、雷射等產業公司組成的代表團訪台,屆時會是開館的最佳時機,此舉對進一步深化立陶宛和台灣的關係極具意義。問及中國的經濟打壓,她坦言,立陶宛過去對中國出口額約2億4000萬歐元,相較於2021年第一季,2022年第一季的對中國出口額幾乎是零。

不過聶琉嫻娜直言,立陶宛對外出口額整體為340億歐元,儘管部分產業和公司受到影響,但相信與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額,能夠補足與中國貿易降低的缺口。她強調,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同時也是歐盟及北約(NATO)成員,而歐盟是單一市場,因此中國打壓立陶宛,也會激起其他國家反彈。

聶琉嫻娜提到,歐盟也在研擬法規,反制成員國遭到第三方的經濟脅迫,並強化經濟韌性與團結。她表示,一國對另一國進行性統性、不專業行為的壓迫是相當獨特的情況,而與專制國家做生意可能獲利多,但風險也很高,因為是以政治為基礎,並認為國際社群應考慮制定反抗經濟脅迫的規範。

被問到立陶宛大眾對與台灣發展關係的質疑,聶琉嫻娜回道,這顯示民主機制很健康,且人民有表意自由,並稱雙邊經貿往來除了貿易額度,也包括各產業公司合作,而政府能做的就是促使這些合作成真,像是已有金融科技、新創產業的台灣公司到立陶宛尋找商機。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得罪北京的代價》這個國家幾乎從中國市場消失!但它的下一步仍是:堅持立場
相關報導》 中國與中、東歐關係為何惡化?波蘭學者:北京認定當地國家低度開發、無主見、受外部勢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