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處正名 藍:台美建交最實在

【記者郭玉屏/陳金寶 台北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11日報導美國正考慮台灣所提,將駐美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國民黨12日表示,如果駐外機構存在更名的可能性,首選將是中華民國;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則說,最好的選擇是美國和中華民國復交。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說,民眾現在最在乎的事,應該是打不到疫苗,以及國人第二劑疫苗在哪,改名就能夠有疫苗嗎,現在是要疫苗救人命的時候,不是做這些不務實的事,駐美代表蕭美琴若認為現在台美關係很好,就應該做一件事,就是讓台灣已採購的莫德納疫苗,趕快到貨。

針對英國金融時報獨家報導,政府正與美方協商,考慮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國民黨國際事務部12日說,此事尚未獲得官方證實,但假設駐外機構存在更名的可能性,首選將是中華民國,不知蔡政府在國外有沒有嘗試過一次,「恐怕沒有」。

國際部認為,只要不務虛、不牽涉統獨,此事確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問題在於自總統蔡英文上任之後,5年多來不斷採取一連串「去中華民國化」與「漸進台獨」的作為,從要求民營的華航「正名」,到換發新版護照以及每年國慶日主視覺的設計意象等,中華民國的概念被掏空抽換,國家歷史被腰斬至1949年起。

國際部也表示,中華民國顯然已成為民進黨欲除之而後快的累贅。如果此次蔡政府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背後動機也是基於如此高度台獨意識形態下的考量,將是極為不智與不負責的舉動。國際部強調,如何秉持互惠與互利的原則,持續與務實推進我國對美關係,這才是關鍵。

此外,國際部強調,駐美代表處更名一事不僅涉及台美關係,也可能牽動兩岸形勢的變化,政府應審慎評估,更必須事前明確向全體國人報告,一旦更名成真,對於兩岸關係所產生的衝擊為何,應變之道又在哪裡。2021/9/12

傳駐美處正名 綠:反應趨勢

【記者郭玉屏台北報導】外傳美國正考慮台灣提出將駐美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前駐美11日表示,若報導屬實,是反映世界趨勢;立委羅致政則分析,若使用台灣代表處,在政治、主權上象徵意義更高。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11日舉行「國安與兩岸情勢」系列座談會,首場主題為「東亞新變局─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後的亞太情勢」,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趙怡翔與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李問與談。

英國金融時報導,華府正在認真考慮台灣提出的請求,即將駐華盛頓的使節團駐所名稱由「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Tecro)改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據表示,台美本來就有很多既有的交流、溝通管道,且若報導屬實,駐美處正名不會是1、2天的構想,應該是長期討論,有做過充分的意見交流。過去幾年中國積極改變現狀,介入台灣既有館處名稱變更,如果這次有機會正名,也符合維持現狀的作法,同時也反映世界趨勢,在立陶宛之後,越來越多國家願意正名台灣,這對台灣有助益,也是全民樂見的趨勢。

至於若正名是否衝擊兩岸關係,駐美處說,中國對大大小小的事情,小到藝人曾經稱呼「我國」,大至台美合作交流都會反對,不用大驚小怪,正名是做該做的事情,也符合民眾期待。

綠委分析,過往使用經濟文化(代表處等名稱,主權象徵意義比較少,相對來說較偏向功能性,使用台灣代表處一詞在政治、主權上象徵意義高,涵蓋性也更廣泛。

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也在1日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正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

綠,營強調無論是各國駐台代表處,或是台灣的駐外代表處,把名字變得更名符其實、並強化功能,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最好的例子就是亞東關係協會在2017年更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這樣的改變也更吻合台灣的實際情況。202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