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出首2例「本土大角星」 指揮中心:疫情微升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舉辦終場記者會,公布最新變異株定序結果,驗出首兩例本土「大角星」的新型Omicron變異株XBB.1.16。另外,根據最新數據通報,上週平均每日新增99例併發症,比前一週微升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上週(4/21-4/27)每日平均新增9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4/14-4/20)之每日平均新增93例略升。上週平均每日新增13例死亡,亦較再前一週(4/14-4/20)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3例持平;死亡個案中,98%具慢性病史、74%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綜合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持續處於低點。

指揮中心指出,上週新增檢出15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其中107例本土個案分別為67例BA.2.75、26例XBB(含18例XBB.1.5、6例XBB.1.9、2例XBB.1.16)、8例BQ.1、6例BA.5;另44例境外移入分別為37例XBB(含23例XBB.1.5、5例XBB.1.9、6例XBB.1.16)、4例BA.2.75、3例BQ.1。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61%),其次為XBB (25%)及BQ.1(7%),須持續密切觀察。WHO表示XBB、CH.1.1、BQ.1、BA.2.75及XBF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88.7%,以XBB.1.5為多(50.8%),另XBB.1.9.1(7.9%)及XBB.1.16(4.2%)佔比上升,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指揮中心說明,全國COVID-19疫情近三週緩升,惟尚屬穩定。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呼籲長者等併發症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與及早用藥,並持續監測防疫措施鬆綁後對疫情影響及變異株變化。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防疫逐漸穩健開放,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民眾一起參與「疫苗加一」活動,提升預防保護力,安心恢復正常生活。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

EBC東森健康小教室-大角星

近期在國際間的重要病毒為「大角星」(Arcturus),是新冠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XBB.1.16」,是所有Omicron變異株中最具傳染力的病毒,目前許多國家都有變異株XBB.1.16的出現,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泰國先前還爆出因感染「XBB.1.16」而死亡的案例,讓人不得不多加防範。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3月22日將變種株XBB.1.16列為「監測中的變種」,患者的常見症狀大都發生在眼部,包括結膜炎、眼睛紅腫等,是先前的變異株都沒見過的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在受訪時提到,有超過20個國家中都曾發現變異株XBB.1.16,而這株變異株也早在2021年年底就出現,但根據觀察研究,儘管變異株XBB.1.16的致死率並不高,但傳染力及免疫逃脫能力相對較高,且還是有引發重症的可能,提醒較為年長的人或小孩等抵抗力較不好的族群,仍須特別注意並自我保護。

(封面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彰化伸港鄉發錢了 3.8萬人可領2200元
懷孕大嫂「沒幫洗衣服」 小姑氣炸:趁爸媽出國欺負我
iPhone換電池優惠!2型號只要990元 截止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