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發現!澳洲100萬年前有三種新型「單孔目」動物

近日,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閃電嶺(Lightning Ridge)發現了三個新物種的化石,這些化石揭示了一個多樣的單孔目動物世界。這些新發現的物種展示了前所未見的特徵組合,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個古老的動物群。

這些新發現的物種包括Opalios splendens、Stirtodon elizabethae和Kollikodon ritchiei,它們的化石可追溯到白堊紀的塞諾曼期(Cenomanian),大約在1億至9660萬年前。這些化石是由澳大利亞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和Elizabeth Smith及其女兒Clytie在閃電嶺的蛋白石礦田中發現的。

古老的「雞鴨獸」與其他奇特的單孔目動物

Opalios splendens保留了最早的單孔目動物的特徵,但也有一些現代單孔目動物(如鴨嘴獸和針鼴)的適應性特徵。它的外觀可能像鴨嘴獸,但下顎和口鼻部位的特徵更像針鼴。你可以稱它為「雞鴨獸」!

這次發現的其他新物種包括Kollikodon ritchiei,它的臼齒形狀像熱十字麵包,和Stirtodon elizabethae,當時最大的單孔目動物。這些動物生活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共同構成了一個多樣的單孔目動物群。

單孔目祖先曾有過5顆臼齒

<br>這張圖展示了不同化石單孔類動物下頜骨的橫截面。包括Parvopalus clytiei、Steropodon galmani、Dharragarra aurora和Opalios splendens,標示了下頜管的位置。(圖/《Alcheringa》)

這張圖展示了不同化石單孔類動物下頜骨的橫截面。包括Parvopalus clytiei、Steropodon galmani、Dharragarra aurora和Opalios splendens,標示了下頜管的位置。(圖/《Alcheringa》)

這些新發現的化石表明,單孔目動物的演化故事比我們以前想像的更加複雜。從最早的單孔目動物到現代的鴨嘴獸和針鼴,這個演化過程充滿了驚奇和變化。

澳大利亞博物館的教授Tim Flannery表示:「今天的澳大利亞以有袋動物著稱,但這些新化石表明,曾經澳大利亞是多樣化的單孔目動物的家園。這就像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文明。」

這些化石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單孔目動物的認識,也讓我們了解了它們如何在數千萬年中適應環境的變化。比如,現代的鴨嘴獸和針鼴都沒有牙齒,而這些古老的化石顯示,單孔目動物的祖先曾經有過五顆臼齒。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博物館的教授Kris Helgen領導,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單孔目動物的演化歷史,也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古老物種如何在過去的環境中生存和適應。每一個新化石的發現都像是拼圖的一塊,讓我們更接近了解這些神秘動物的全貌。研究成果已發表在《Alcheringa》期刊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Peter Schouten. cc By4.0

圖片來源: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cc By4.0

參考論文:
1.A diverse assemblage of monotremes (Monotremata) from the Cenomanian Lightning Ridge fauna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延伸閱讀:

1.經過60年的努力 科學家發現罕見且「會下蛋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