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到不行!「10大生活用品」暗藏大量危險細菌 浴室中鏢最多次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日常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列出「10種物品」,天天拿在手上使用的許多工具,其實都髒到不行,細菌量甚至比馬桶多出幾百倍。

蓮蓬頭的「出水孔」容易累積汙垢,未清潔細菌含量可能會比馬桶水還要多。(示意圖/資料照)
蓮蓬頭的「出水孔」容易累積汙垢,未清潔細菌含量可能會比馬桶水還要多。(示意圖/資料照)

1.蓮蓬頭

蓮蓬頭的「出水孔」容易累積汙垢,內藏著大量的細菌。黃軒解釋,未經清潔的蓮蓬頭,細菌含量可能會比馬桶水還要多,這樣等同於在用馬桶水洗澡,甚至還可能滲入身體皮膚、頭髮、眼睛、耳朵成為感染細菌的途徑。

2.洗衣機

洗衣機內部佈滿細菌,若不定時清洗洗衣機,有機會在衣物上沾染細菌,造成交叉感染。研究更發現清洗內衣褲後,洗衣機內會沾染約1億個大腸桿菌。不過洗衣機的主要污垢,大多都來自於過量的洗衣精,尤其會殘留在洗衣機夾層和底盤。

3.手機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不論是導航、拍照,甚至上廁所時也不會放下手機。黃軒指出,手機螢幕上的細菌,其實比馬桶污糟多出400倍,其中的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都可能有皮膚過敏跟敗血症的風險。

鍵盤上的細菌比馬桶墊多2萬598倍,恐成為「鍵盤腸胃病」的溫床。(示意圖/資料照)
鍵盤上的細菌比馬桶墊多2萬598倍,恐成為「鍵盤腸胃病」的溫床。(示意圖/資料照)

4.鍵盤/滑鼠

鍵盤上的細菌比馬桶墊多2萬598倍,恐成為「鍵盤腸胃病」的溫床,藏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而滑鼠的細菌量比廁所的沖水把手多出4萬5670倍,因此黃軒建議,可以利用棉花棒和酒精擦拭,尤其是滾輪和按鍵間的縫隙。

5.牙刷

由於浴室潮濕不通風,因此牙刷上的細菌也比馬桶還多,甚至高達千萬個。黃軒提醒,即使刷毛沒有變形,最好每6至8週就要更換1次牙刷,若牙刷根部變色,就代表污垢累積過多,要立即更換。

6.毛巾/浴巾

毛巾使用1天大腸桿菌含量就多90倍,高達1700萬;使用3天的毛巾,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居然高達8700萬個;而用了1個星期的毛巾,念珠菌含量暴增至9400萬個。黃軒呼籲,每週至少要洗1次毛巾,並掛在通風透氣、排濕良好的環境。

7.砧板

一般家庭使用砧板7天後,每平方公分的病菌高達20萬個以上,而用了2個月的木頭砧板,表面上的總生菌數是馬桶的12倍,所以在砧板上切菜,甚至比在馬桶上還要髒,黃軒表示,生食與熟食應使用不同砧板,用完之後也要以洗碗精、沙拉脫刷洗,還可以定期以75%酒精或200 ppm的漂白水消毒。

8.抹布

抹布上的細菌含量,高達每平方公分8.75億個,細菌包括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因此定期將抹布浸泡在漂白水、滾水或曝曬太陽下,都可以讓細菌無法存活,而袜布變黃、出現黑點,也要立即丟棄。

「冰箱門把手」被認為是茶水間最骯髒的地方,需定期清潔避免細菌滋生。(示意圖/資料照)
「冰箱門把手」被認為是茶水間最骯髒的地方,需定期清潔避免細菌滋生。(示意圖/資料照)

9.冰箱把手

「冰箱門把手」被認為是茶水間最骯髒的地方,上面存在著大量的危險細菌,包含大腸桿菌和假單胞菌等,因此需定期清潔冰箱門把手,避免細菌滋生。

10.電燈開關

電燈開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物品之一,所以應每週擦拭電燈開關,也要使用消毒濕紙巾定期擦拭電燈開關的表面,且避免重複使用。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減肥不吃飯!60歲婦人「滴油不沾」慘中毒 醫示警:飯吃太少會短命
內褲又濕又臭!尿完穿褲子「又流出來」 醫曝6大原因
手搖飲也有!「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 專家:罹大腸癌風險增
倒數3天快備份!Google宣布「終止1服務」 逾5億用戶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