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力衰退、常水腫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莫輕忽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最近感覺精神特別差、常常水腫?小心,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病發的警訊!1名50歲不到的新住民林女士,近2年來感覺體力明顯衰退,常常喘不過氣、容易水腫,就醫被告知心臟有破損,卻未規律追蹤,漸漸地心臟病情惡化,日前甚至導致心、肝、腎多器官衰竭,一週內死亡機率高達75%,幸好經緊急治療才撿回一命。

劉庭銘醫師(左)為患者進行手術處置。(圖片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劉庭銘醫師(左)為患者進行手術處置。(圖片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先天性心臟病引發多器官衰竭 一周內死亡率高達75%

林女士日前被送至醫院急診時,肢體無力、雙腳水腫、臉色蒼白及呼吸費力,且合併有意識不清、胡言亂語等肝衰竭症狀,病情相當危急。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外科劉庭銘醫師表示,經一連串檢查,發現林女士是因先天性部分肺靜脈回流異常併心房中膈缺損及三尖瓣缺損,導致右心擴大衰竭,連帶影響肝、腎衰竭,還併發心房振顫,如未及時治療,一週周內死亡率高達75%。

在治療上,該名患者集肺靜脈回流異常、心房中膈缺損、三尖瓣缺損等3種先天性心臟病於一身,加上心臟結構改變誘發心房振顫,等於治療需同時處置4種心臟問題,手術困難度相當高。幸好,經過評估,劉庭銘醫師以人工補片關閉心房中膈缺損,將異常接至右心房的兩條肺靜脈隔回左心房,重建三尖瓣,並採迷宮手術解決房顫,總算解除了心臟危機。

而因供養不足導致的肝衰竭,也在術後因血氧循環恢復而解除;至於腎功能部分,則在短暫的定期洗腎治療後恢復。患者在住院40多天後目前心、肝、腎功能都穩定,已能正常生活。

新竹馬偕心臟外科劉庭銘醫師解說心臟構造。(圖片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新竹馬偕心臟外科劉庭銘醫師解說心臟構造。(圖片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幫寶寶做心臟超音波檢查 及早揪出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階段心臟及大血管發育障礙引起的構造異常,包括環境、遺傳、母體感染、藥物等因素都可能使胎兒心臟發育受阻,而由於先天性心臟病常因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兒童時期被「漏診」,直至成年後才發現。

其實,要早點發現先天心臟病並不難!媽媽懷孕期間透過產檢或另行選擇高層次超音波、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或出生後進行新生兒心臟超音波,都能進一步確認心臟結構功能後及早安排醫療處置,盡可能將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降至最低。

改善心臟功能 多注意運動強度

一旦確診,絕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可藉由病程自然進展、藥物或手術等方式治癒,不過畢竟是經過治療的心臟,患者除了定期追蹤,一定要擬訂心肺有氧運動改善心臟功能!

劉庭銘醫師強調,藉由運動訓練增進心肺耐力,才能有效延緩並改善心臟病病程。此外,心臟病患者運動要比一般人更為謹慎,需了解適合的運動強度及運動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或是配戴心率手錶,避免運動過度激烈讓心臟負荷過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