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廢除早自習是對的決定,晚點到校反而有時間預習

文:黃宗文(彰化高三生)

去年2月15日,教育部長宣布全國高中自112學年開始廢除強制早自習,規定高中生8點10分前到校即可,當時引起許多正反方論戰。我身為高三學生,一路從國小、國中,走到現在即將升上大學,在此和大家分享親身觀察,以及對於此項變革的看法與期待。

一個學期過去了,對比之前政策未上路時,早自習確實少了許多人,有些同學不再像以往7點半到校,選擇在7點45分、7點50分,或8點到校;原先安排在早自修考試的考卷,則被各科老師當作自主練習卷,在課堂上發下讓同學們帶回家做,隔天對答案,不檢查。

上學期初因為政策上路不久,我在學校聽到很多正反雙方的意見,比如有任課老師在班上告訴大家:「我剛剛在辦公室,坐我後面的兩位女老師大力批判廢除強制早自習,說原本學生來學校早自習吃早餐就算了,多給他們半個小時,現在八點來,照常在第一節課吃早餐!」

該任課老師也不諱言指出,他認為新政策是「推倒再破壞」,以他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就是需要花半小時考試,才能確保學科能力的品質。

上完那堂老師的課,我與同學們討論,有的同學說晚點到校可以睡比較久,有的同學說晚點到校可以讓他預習第一節課的課程內容,而問題的癥結點就在這裡。

晚到校反而有時間自習

為什麼晚點到校可以讓同學們預習第一節課的課程,因為多數時間的早「自習」,根本沒有「自習」到:星期一升旗,星期二數學小考,星期三考英文聽力,星期四考英文單字,星期五考自然或社會科的單元卷,附帶被偷走的班會時間同樣被拿去考試,怎麼不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忱?

我在國中三年級時,因為即將迎來升高中的會考,每個早上的早「自習」不僅沒有自習,還買一送一,三十分鐘內必須寫完兩份考卷(國英數三主科的其中一科,加上自然社會科其中一科)。

寫完後8點交換批改,改完考卷也大概8點10分了,第一節課開始了,緊接著50分鐘的課,9點再放你走,也只有短短10分鐘,回來後繼續50分鐘的課程⋯⋯。

通勤的疲憊不足以掛齒,未來出社會後常常要面對,想出門旅行也要面對,學生時期早點學習是件好事。但為何每個早晨都必須接受標準化的考試、不得不榨乾昨晚複習的知識,一定要用考卷開啟學習的一天嗎?不會覺得早「自習」排考試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嗎?

如果大家認同「終身學習」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為何不讓學生從小就開始練習自主安排,反倒將他們的計畫塞滿,放學再送到補習班,等到即將升大學時,突然對他們說:「上大學後要靠自己囉!洗碗、洗衣服是必備技能,如果不想餐餐外食的話可以學習自己煮。」

問題是以前你都告訴我考試成績最重要,其它的不要管太多,現在要如何突然就變生活達人?

「自習」的重點在於自主

今天的世界瞬息萬變,網際網路發達、人工智慧興起(最近很受歡迎的ChatGPT就是一例)、科技業受到各國政府大力投資等,都在在證明未來世界需要更靈活的人才。

給學生30分鐘真正「自習」的時間,自己作主,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若有問題再向專業的老師請教,不僅能讓學生更有創意,也能避免一早就低著頭,沉悶的寫著ABCD。「真正的」早自習,是開啟一天序幕更好、更舒服的方法。

讀完上文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個理想主義者,質疑學生真的會善用那30分鐘的早自習嗎?還是只是說得一嘴漂亮話,實則趁機上網滑手機、玩手遊,搞不好時間多了作業還是沒寫。

的確,現在早上仍然7點30分到校的同學,不見得比較積極主動,滑手機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有些善用網路資源,找打工機會希望預先賺大學生活費、查詢大一課程是否可以先修,有些就是單純娛樂看影片。

我不確定單純娛樂看影片是否對那些同學有益,可能早晨就是他們計畫放輕鬆的時候,也可能他們沒有計畫的虛度光陰,但若是高三、滿18歲成年仍然不知道要把握時間,他們有天也會懂得:成長本來就是犯錯再站起來,絕非一蹴可幾。所以我堅信,廢除強制早自習是正確的決定。

適時放手吧!

延伸閱讀
東亞、南海局勢與北京的設想背道而馳,於是習近平決定「往西發展」
什麼才是現代台灣本土美學?我一度以為在宜蘭找到答案,但事情沒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