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志工牽起11位長輩的手 她:我終於認識「高齡化社會」

媒體中獨居長輩的形象,總是帶著一點可憐的氛圍,配上灰暗的畫面,再巧妙地打上誇張的高齡數字,好像這就代表了所有長輩的樣貌。確實,那樣的畫面,可以快速且精準地傳達出長輩的迫切需求感。可是我們總覺得這樣的刻畫,卻也讓社會大眾對於長輩會有距離感,留下片面的負面印象。

圖片來源:弘道老人基金會
圖片來源:弘道老人基金會

因此,邀請社會大眾擔任服務志工,除了協助人力支援之外,我們更重視的是志工參與的過程中,讓他們可以多和長輩互相認識、聊天,透過一日陪伴,打破既往的刻板印象,重新定義在他人生經驗中的「長輩」樣貌。

反觀於獨居長輩,他們多半待在家,鮮少與外界接觸,日復一日地平凡度過,即使是熱鬧過年也跟平常沒差別,每當歲末年終,家家戶戶歡喜地準備迎接新春,卻突顯了這群長輩心理的落寞與孤寂。因此,我們透過媒合串連,志工為長輩提供服務,常常帶給長輩驚喜,彷彿生命中多了孫子女,格外地珍惜得來不易的緣分。

2018年歲末,有一場帶長輩採買年貨活動,由17位治平高中學生志工牽起11位長輩的手,陪伴一起逛大賣場、採購年貨,讓長輩不再覺得出門是件麻煩事,而是因為有群兒孫陪伴同樂,而開始期待到來的事。

你想像中的獨居長輩是什麼樣子呢?

幸恬在言談之中,充分展現高二生所有的年輕活力,對社會充滿許多想像。

原本要擔任熱舞社幹部的她,因為舞動愛心社的社團老師說的一句:「可以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決定投入志工行列。

問到幸恬在還沒參與服務前,對於長輩的想法時,她覺得:「坦白說,還沒服務之前,對於不認識的長輩會有迷思,覺得他們可能會有老人味(樟腦味)。」「因為阿嬤的衣櫃總是會放樟腦丸,我也想說會不會每個長輩身上都有。但是後來參與服務後才發現,原來每位長輩都不一樣,如果沒有去認識他們,不能隨便下定論。」

從陪伴,才能看見他們的需求

這次幸恬陪著簡奶奶辦年貨,一見面奶奶就把她當作孫女一樣,樓著她、牽著她,她很貼心地問奶奶「有沒有吃飽啦,有沒有多穿一點啦?」如同跟自己阿嬤對話一般。

幸恬最擅長與人交談,這次購物過程中,幸恬也運用這份天賦,聆聽到阿嬤更多自己的想法,也更認識阿嬤的生活,比如,在挑選麥片的時候,知道阿嬤因為慢性病的關係,所以選擇無糖的;在買米的時候,想一次就買6斤的米,是因為阿嬤覺得一包米太重了,自己一個人很難搬回家,所以趁著有志工站的大哥大姊可以幫忙帶回家,可以多買一些存放。最讓幸恬印象深刻的是阿嬤說她想買殺蟲劑,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阿嬤種的菜有蟲害。

幸恬說:「我覺得就是要陪他們聊天。心裡的話憋久了,如果不找人說說話,也會爆炸。」「還記得那天阿嬤好捨不得我們離開。其實那一刻,我真的心裡也很激動,覺得阿嬤真的很需要有人陪伴。」生活裡所需要的物資看起來是長輩需求,但是在許多時刻,「陪伴」更是!

圖片來源:弘道老人基金會
圖片來源:弘道老人基金會

行動,才有機會跟社會更親近一點點

一場志工服務,就像播種般,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一棵種子。每顆種子可能有不同成長方向,可能是改善家中祖孫關係、可能是改變對生涯規劃的想法,也可能是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觀。

幸恬說:「參加這場服務之後,我會更想關注老人的議題,在教室、課本中的學習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有所感觸,書本上講的高齡化社會總是冷冰冰的感覺,直到參加志工服務,我才真的感受到『原來社會上有一群長輩是需要陪伴的』。」因為實際參與服務,接觸到社會弱勢,她說,另自己和這個社會又更親近了一點,「高齡化社會」不再是課本上生硬的文字,而是真實存在於社會中,需要我們起身行動,傳遞愛能量的方向。

我們期待,能夠邀請社會大眾走入獨老的生活之中,了解獨老的真實需求,進而同理及尊重,拉近與長輩間的距離。邀請您支持《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看見他們平時對日常需求的渴望,並能用行動改變獨居長輩的弱勢生活環境,瞭解詳情可查詢《寒冬助老,刻不容緩》,或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官網

圖文提供 / 弘道老人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