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男打籃球關節痛...10年後竟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醫:「5症狀」提早就醫避免沾黏而駝背

醫師提醒,若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2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要小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圖片來源/freepik)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常將關節疼痛誤認為運動傷害,但醫師提醒,若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2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

39歲的專利工程師小諺,與雙胞胎哥哥同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從小熱愛運動,高中放學相約同學打籃球,但運動後經常莫名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以為是愛打籃球導致筋骨拉傷。發病後10年期間小諺並未知道自己已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直到中醫師不敢再幫他推拿,才改到風濕免疫科就醫。

42歲的阿鴻也有類似經歷,當年因體育課的折返跑出現膝蓋腫脹,先看跌打損傷、貼膏藥,但仍不見好轉,後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但是家人擔心阿鴻經常服消炎止痛藥會傷肝腎而沒有按醫囑服藥,導致病情控制不佳,每次疼痛往往要躺30分鐘才能入睡,直到10年前才開始正規治療,但已出現駝背的狀況。

「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1年以上才正確診斷,不僅因疼痛翻來覆去睡不好,還可能引發脊椎僵硬、沾黏而駝背、造成其他併發症,應及早治療。」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指出。

究竟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症狀有哪些?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又該如何治療及預防走向駝背的症狀?

僵直性脊椎炎常見5大症狀

蔡長祐先解釋,僵直性脊椎炎(AS, 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為3:1,「主要影響脊椎關節,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大部分病友具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者的發病機率更高。」台灣有高達約7- 8萬僵直性脊椎炎人口。

蔡長祐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常見5大症狀包括:

1. 腰部晨間僵硬大於30分鐘

2. 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

3. 曾經在半夜因背痛痛醒

4. 交替性臀部疼痛

5. (非)對稱性下肢疼痛

「其中,門診病人較常反應的是晨僵與睡到半夜痛醒,且病友常因忙於學業或工作,自行上網搜尋資訊、買止痛藥、貼藥膏,往往拖一年以上才就醫。」他強調,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常誤認關節疼痛是筋骨拉傷,若背痛、關節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

蔡長祐進一步解釋,因為發炎性細胞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經過一整夜的醞釀,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晨僵與疼痛症狀特別明顯;而早上睡醒時,抑制發炎激素的腎上腺皮質素開始分泌,因此不適感也逐漸消退。」

蔡長祐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症狀包括腰部晨間僵硬大於30分鐘、曾經在半夜因背痛痛醒等。(攝影/陳稚華)

醫師強調,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常誤認關節疼痛是筋骨拉傷,若背痛、關節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圖片來源/醫師提供)

如何診斷是否為「僵直性脊椎炎」?

那麼要如何診斷是否為「僵直性脊椎炎」?蔡長祐指出,臨床標準為:

1. 下背部疼痛及僵硬休息亦無法減輕時間超過3個月

2. 擴胸範圍受限制(擴展範圍小於2.5公分)

3. 腰椎運動範圍受限(前曲、後伸及側彎皆受限)

放射線學標準則是X光檢查有薦腸關節炎,嚴重度在雙側2級或單側3級以上。

至於僵直性脊椎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1. 抽血檢查

(1)發炎指數:紅血球沉降速度ESR

(2)C-反應蛋白CRP

(3)紅血素Hb

(4)HLA-B27基因

2. 影像檢查

(1)X光攝影

(2)核磁共振

(3)電腦斷層

若下背部疼痛及僵硬休息也無法減輕時間超過3個月,就要注意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圖片來源/醫師提供)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不當,易造成虹彩炎、骨鬆、心血管等疾病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僵直性脊椎炎權威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產生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

周昌德提到,根據2011年做的研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有18.5%有脊椎沾黏至少一節、9%髖關節病變。僵直性脊椎炎若不當治療易造成以下共病:

1. 虹彩炎:比平常人高34.4倍

2. 乾癬:比平常人高2.94倍

3. 發炎性腸道疾病:比平常人高9.28倍

4. 骨鬆:比平常人高4.3倍

5. 心血管疾病:

(1)缺血性心臟病比平常人高2.2倍

(2)高血壓疾病比平常人高1.98倍

(3)糖尿病比平常人高1.41倍

(4)急性心肌梗塞比平常人高1.32倍

(5)脂代謝疾病比平常人高1.26倍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新選擇!4月健保給付口服標靶藥物

至於要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有何治療新選擇?

周昌德提到,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法根治,但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包括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與今年4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助病友達到「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的3大目標。他也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不要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

周昌德舉例,若是怕痛、怕打針、或因工作經常要出差、課業忙碌不便回診的患者,可在醫師評估下優先考慮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自費一顆藥約新台幣800-1,000元,每天一顆,一個月藥費約2-3萬元。他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

今年4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提供病友多一項治療選擇。(圖片來源/醫師提供)

小諺接受正式治療迄今約十年,期間使用過消炎止痛藥、免疫抑制劑與至少3種生物製劑的治療,但發炎情況時好時壞,2個多月前以健保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疼痛與發炎症狀減輕許多,也能恢復運動。(攝影/陳稚華)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李政哲表示,過去許多病友因太晚就醫、或治療成效不彰,導致病況越來越糟,甚至脊椎變形,但現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且今年健保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呼籲病友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高房價下房屋成傳家寶!上半年全台繼承、贈與占比將近3成 台北已直逼4成
惠譽: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僅能「保1」 壽險業保費收入降幅趨緩但資本壓力仍大
柯文哲表達願意和各黨對話 民進黨:請柯文哲針對3個問題先跟自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