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險妊娠殺手!早期篩檢預防子癲前症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子癲前症,俗稱妊娠高血壓,是一種屬於胎盤功能不良的疾病,近5年來,在台灣已是孕婦死亡的3大原因之一,發生率約為5%,全球每年有5萬名孕婦因子癲前症而死亡。醫師提醒,早期篩檢,才能有效預防控制,降低死亡風險。

子癲前症在早期的產前超音波檢查,很難被標準化判斷,因此需進行風險評估。
子癲前症在早期的產前超音波檢查,很難被標準化判斷,因此需進行風險評估。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指出,子癲前症發生原因,主要是孕婦「胎盤生長因子(PIGF)」濃度較低,隨著懷孕週數增加,無法供應胎兒成長所需的大量血液,導致子宮動脈血管擴張不佳,造成孕婦血壓上升,嚴重甚至會發生中風或影響生命安全。

子癲前症 高危險群要小心

尤其是小於34週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更是孕婦與胎兒產生併發症最主要的元兇,將可能造成胎死腹中、生長遲滯、胎盤剝離,甚至導致媽媽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狀況。

建議高風險的孕婦可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做預防性治療。此外有高風險的孕婦,包括:34歲以上高齡產婦、多胞胎妊娠、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病、或有家族有子癲前症病史者,應透過早期篩檢,提早進行風險評估,降低併發症出現。

醫師蘇怡寧(如圖)指出,子癲前症屬於胎盤功能不良的疾病,早期篩檢才是王道。(圖片提供/慧智基因)
醫師蘇怡寧(如圖)指出,子癲前症屬於胎盤功能不良的疾病,早期篩檢才是王道。(圖片提供/慧智基因)

早期篩檢 可提供預警作用

醫師蘇怡寧強調,子癲前症在早期的產前超音波檢查,很難被標準化判斷,但現在孕婦只要於第1孕期(11-13週)進行抽血篩檢,檢測胎盤生長因子(PlGF)與懷孕相關蛋白質A(PAPP-A),就可以篩檢出80%早發型子癲前症;若搭配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更可以有95%的篩檢率。

2012年美國子癲前症專家Dr. Howard Cuckle也在第16屆國際產前診斷醫學大會提出:在懷孕16週前提早進行適當療程,能有效預防子癲前症發生,可降低80%以上的早發型子癲前症,並減少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的機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