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掛與陳其邁合體看板 許智傑大動作出擊 預告8月投入高雄市長初選

立委許智傑突然大動作表態參選2026年高雄市長,並拉上與前市長陳菊、市長陳其邁的關係,為自己塑造接班人的形象。(圖片來源/許智傑辦公室提供)

林岱樺、賴瑞隆、邱議瑩之後,本就傳出有意投入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的立委許智傑,昨(1)日突然大動作宣布參賽,除了將臉書大頭貼換成與陳其邁的合體照,還配文稱「我是許智傑/陳其邁同學/陳菊子弟兵,推動高雄成為AI首都」。

許智傑當著林岱樺的面表態8月正式參選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於昨日晚間在高雄舉辦南區媒體餐敘,立委林岱樺與許智傑同框出席,就在許智傑致詞時主動表態,近日打算換新看板,包括在服務處、國道10號下旗山交流道等處,總計將掛上4、50塊,其中一塊主題是主打要打造高雄為AI首都,「這是我希望努力的方向」。

許智傑還說,另一個看板主題將放上他與陳其邁合體的照片。他特別提到,「我們是高中同學,也都是理工男,跟其他候選人有不一樣的地方」,他自認跟陳其邁的本質學能和素養會比較接近一點,未來希望把高雄打造成AI首都。大動作曝光後受到媒體追訪何時宣布參選,他回應稱「8月」。

而與許智傑既是「戰友」又是「對手」的林岱樺,針對參選市長表示,會等民進黨初選辦法出爐,畢竟這是一場長期戰,不會太早宣布,還會再觀望。她致詞時則表態稱,不會讓大家失望,陳市長做得那麼好,希望在他之後,繼續為大家服務。

高市初選出賽選手接連登場

雖然此前多有耳語傳出參選的消息,在地方上,許智傑有志於市府寶座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不過,許智傑過去的作風還是相較低調,也不急於提前曝光。

在年初,許智傑曾被媒體捕捉到與國民黨最有力的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同框,面對柯志恩「政治上需講究勇氣」的激問,他也只是回應「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不願明白表露其參選意願。

然而,就在許智傑仍「按兵不動」時,本就兩度爭取市長參選機會的林岱樺已經搶跑,立委賴瑞隆也隨後開打跨區看板戰,甚至在近日就跨進許智傑的選區面向市場群眾宣傳,就連本來未被矚目的立委邱議瑩,也在前總統陳水扁的廣播節目上表明意願,儼然形成突入戰局的黑馬。

如今,光是檯面上有意參選的就已達4人之多,而且都是高雄的連任選區立委,單就職經歷與基層經營,可以說各有千秋,難以直言誰的優勢較大。地方人士就曾坦言,如果初選是在如今檯面上的這幾人中進行,決定勝負的關鍵就在於曝光度。

林岱樺綜合條件最強、賴瑞隆持續主動出擊、邱議瑩突參選成黑馬

獲得正國會支持,並且曾爭取過兩次市長初選的林岱樺,在聲量與曝光度尚無疑是佔盡優勢,更何況高雄市黨部主委黃文益就被認為是正國會與湧言會共推而當選,其事前布局姿態清晰。不過,林岱樺由於風格獨樹一幟,可能難以成為民進黨的支持者凝聚最大共識的最佳人選。

而立委賴瑞隆是以幕僚出身,在參選立委之前較少參與地方經營,雖然如今也已是三連霸立委,但跨區的基層知名度並不高。所以自年初選後伊始,就陸續主動出擊,維持選戰期間的密集行程,不只將看板掛到其他立委選區,還親自到各地鄰里之間與民眾搏感情。

邱議瑩雖然也是資深立委,但外界對她的參選意願一直掌握不多,直到7月突然表態參選,也為她帶來了一波突發流量。和其他對手相比,邱議瑩最大的優勢在於與市長陳其邁私交甚密,但陳其邁勢必不能有所偏袒,否則反倒可能重演2018年陳菊被質疑過度偏袒劉世芳,使劉成為眾矢之的的情況。

許智傑基層與人脈強,但曝光度是弱點

在大動作表態參選意願後,許智傑的看板今(2)日也已陸續掛上。許智傑表示,小金剛勤跑基層區、地方勸進聲不斷,身為前市長陳菊子弟兵、市長陳其邁同學。

許智傑強調,希望延續市政的進步,參加市長初選,因應AI的世界潮流,呼應賴清德總統的AI內閣,提出AI首都的構想,現在是高雄再轉型最重要的機會,打造科技、經濟、魅力、歡喜的TECH高雄(Technology 科技 Economy經濟 Charming魅力 Happy歡喜)。

與其他3位競爭對手相比,許智傑其實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穩健的性格加上與各方交好的人脈,無論是舊高雄縣還是高雄市區,他都具備一定的基層經營實力,只是在空戰聲量上,相對老派的風格使其在青、壯年選民較難留下清晰印象。

過去,許智傑曾大力支持選區重疊的市議員黃捷,就被認為有意借助與她的合作爭取與鞏固青年選民的青睞,不過如今黃捷也已選上立委,難以再重現過去的合作經驗。隨著其他參選人的陸續表態,許智傑這種步步穩扎穩打的戰術,恐怕無助於聲量與曝光度的提升。

這也或許是,在眾多潛在對手接連表態後,許智傑此次當著林岱樺的面宣布參選意願,更拉上前市長陳菊的「子弟兵」、陳其邁的「同學」關係,為自己入局敲鑼打鼓的主要原因。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經濟衰退風險來襲 費半暴跌7% 台股重挫750點破季線 台積電摔4.6%
陸委會委託政大進行兩岸政策民調 意外曝光民眾黨支持度大崩盤只剩……
台塑四寶慘遭中國石化業「內捲」 股價創逾10年新低 但外資賣盤稍見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