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神票選,建中生高居第一狠甩其他選手,除了吵「多元性別」,難道沒有別的可講嗎【牛虻專欄】
【文/莊智程】
社群平台Meteor近日舉辦高校女神選拔賽,報名資格表示「限女高校生」,然而卻有生理男性的建中生報名成功,還一路過關斬將,票數直線飆升,至9月29日已經突破46000票,遙遙領先不到兩萬票的第二名,取得冠軍的態勢幾乎篤定。
事件一出,引起網路上不少討論,主辦單位則急忙聲明「尊重多元性別」。有人肯定主辦單位尊重多元性別認同的看法,有人批評這造成對其他參賽者的不公平,也有人主張這是主辦單位沒把規則說清楚自找的,更有人反諷道,其他參賽者都是開濾鏡、修圖,僅有該名建中生是「自然美」。
因為相關的討論已經不勝枚舉,所以本文就沒有打算再加入戰局,爭辯到底生理男性的建中生參賽是否合理。與本專欄本過去一往的風格相同,這次我們也要把目光轉向那些鮮少被關注的問題,發掘高校女神選拔爭議背後所反映更深層的社會現象。
如果不說他是建中生,你憑什麼第一眼判定他是男生?
想像一個「女神」該有的樣子:吹彈可破的肌膚、烏黑秀麗的長髮、嬌豔欲滴的妝容。等等,到底誰規定女神就一定長這樣?黝黑的皮膚,俐落的短髮,如雕塑般的肌肉線條,搭配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難道這樣的「帥氣女神」不好嗎?
大眾的審美,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是如此深刻,以至於我們往往根據外表輕易的界定性別,還有決定特定性別該有的「美」。當那位建中生出現在「高校女神」的選拔名單時,他穿上了裙子,戴上假髮,擺好姿勢,雖然有些詼諧,卻無疑正模仿著一個「女生的樣子」。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可以一眼辨識出,他是「男生」,很自然地把他和其他參賽者分開來。
不過,難道在其他外表看似生理女性的參賽者中,真的不可能還隱藏著某位生理男性嗎?今天大家也不妨想想,那位建中生如果打扮得完全像一名大眾審美眼光裡的「女神」,他招致的批評會有什麼變化嗎?
明明是選「女神」,為什麼這麼多位生理女打不過一個生理男?
建中生參加高校女神選拔引起如此大的爭議,但大家不禁感到狐疑,為什麼爭議越大,票數越多?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很多湧入投票的人,是看了新聞才知道的,他們可能一心衝著這位建中生而來,因此推高了他的票數。然而,如果人們不認同他,又有什麼理由要把票投給他呢?
一種支持者的意見是,這位建中生最自然,其他人經過化妝、修圖,無法辨別他們真實的樣貌。這種觀點很有趣,與其說他們想投給一位最美的女神,不如說他們是想透過投票表達對於修圖文化的反抗。這也讓我們聯想到,挪威日前修正《市場行銷法》,規定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商業照片,須註明修圖,旨在改變修圖文化造成的身體審美歪風。
還有一種支持者,他們反抗的不只是修圖文化,而是整個主流文化。把選拔的名單一攤開,他們要選擇的就是最反常的,與世俗觀點最衝突的那個。某種程度上,當建中生參加高校女神選拔這件事成為主流輿論撻伐之事,另一股想要對抗主流文化的勢力就會相應地更加強大,進而使得爭議事件反成為投票給這位建中生的號召。
選美活動屹立不搖,只是不斷創造模範
所有的比賽,按照常理,大家當然關注更贏的而非輸的,因為勝者將成為鎂光燈的焦點,所以比賽採取什麼標準進行篩選,也將影響媒體版面上曝光的形象。如果同類比賽的篩選標準很類似,那麼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形象也就容易變得單一,而這會在觀眾心中烙印下特定的「模範」,使人們認為女神就該長那樣、成功者就應該擁有那些特質……
然而,這些模範的建立,除了純粹評價的功能外,還可能成為大眾所競相追求的目標;倘若篩選模範的標準有一些偏頗之處,就可能造成風險。舉例來說,當模特兒的揀選相當重視「瘦」的標準,可能導致人們過度追求不健康的瘦,因此不少國家均對模特兒有BMI下限的限制。又如近幾年臺灣多所高中曾倡議「拒絕放榜新聞」,目的就是為了遏止成績至上論。
這麼多人去投票給這位建中生,是否意味著我們已經打破了性別框架,打破的美的模範?實則未必,因為很多去投票給建中生的人,未必真正認為他就符合「女神」的標準,反倒是人們心裡頭很清楚「刻板印象的女神」,所以才能據此辨識出與刻板印象最為扞格的形象。往好處看,這樣的投票行為實際上還是不斷挑戰著刻板印象與模範,或許總有一天,人們能夠很自然地看待形形色色的人,尊重多元標準。
更多【牛虻專欄】專欄好文:嫦娥以前叫姮娥,改名就為了避皇帝的諱,中國古代為了避諱做到什麼誇張地步【牛虻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