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火警易「煙囪效應」 消防局:常閉梯間安全門防濃煙

火災現場濃煙密布,不少大樓住戶儘管掩住口鼻,仍被嗆得不停咳嗽、倉皇逃生。這是新竹慈雲路的大樓火警住戶,拍下驚險的逃生過程。

前往現場救災的新竹消防局透露,這起住宅火警高達28樓,一旦發生火警,容易形成煙囪效應。

新竹市消防局第一大隊大隊長林敬賢指出,「我們在火災的時候都會去斷電,或者是說因為火災之後,火會把電力系統給燒穿,就會造成我們救難的困難,因為我們救難人員就必須倚靠徒步,到我們待救者受困的樓層,產生濃煙、廢煙等等,也很容易會循著我們的管道間,去到我們比較高的樓層。」

目前國內規定,16層以上建築物屬於高層建築一旦發生火警,恐怕有5大災害特性,包含濃煙密佈、大量人潮疏散不易、人命救助困難、加上熱量累積形成高溫高熱環境,水線部署難度增高、增加搶救困難。火場濃煙密佈,未來輔以偵煙系統,可降低消防人員傷亡。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要先確定我們的火場裡面是不是有其他的住戶需要馬上救援,那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希望能夠用比較科技化的偵煙方式,來減緩火災所產生的後續的影響。」

至於雲梯車據消防署指出,各縣市依照城市特性和地理位置差異,購入消防雲梯車高度也有所不同。往往要借助民間力量,這次救災就出動造價5000萬元、180噸吊車到現場。

啟德機械董事長胡漢龑表示,「大概2024年11月底,會來全台灣最高的雲梯消防車,大概有104公尺高,長期駐在新竹縣市幫忙。」

台灣防災產業協會常務監事唐鎮宇則表示,「6都這些縣市大概會去買到比較高樓層的雲梯車,完全靠雲梯車並不是很好的方式,當初在消防設計的時候自動灑水設備,只要發生火災就自己把整個火都撲滅,到時候沒有辦法還是消防員自己要上去。」

高層火災救援不易,新竹消防局呼籲民眾,平常得關閉梯間安全門才能預防火災濃煙,如果萬一火勢和煙霧過大,得把大門房門關好用衣物塞住門縫,躲在安全地方等待救援。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東華大學理工一館震後火警 初估燃燒面積逾千坪
桃園新屋工廠火警 近百消防救災無人傷亡
台中龍井木材廠清晨火警 大量廢棄物助燃幸無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