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專欄】球桿試打會

球桿試打會。(圖片來源:羅開高爾夫)
球桿試打會。(圖片來源:羅開高爾夫)

時序來到每年元月、農曆過年前,是全球各大高爾夫球廠商最重要的行銷時段,無論是日系、美系品牌都得在這個檔期,發表新球桿上市。在上班族群領到年終獎金,小孩打開紅包看到無限希望的這一刻,構思行銷話術,撒下鋪天蓋地廣告打動目標族群,品牌經理成功在第一季營運達標,新年度升官發財。

消費者逛百貨公司超市、量販大賣場,看到糖果新包裝、舊酒換新瓶,免不了跟著人潮擠進看看熱鬧,隨著氣氛哄抬、購物滿額贈品一樣一樣拿出來,最終荷包打開,新球桿裝進球桿袋,夢想戰勝理智。

過去,高爾夫球友對自己的球技有三種期望:一是木桿要打「遠」,不用三百碼但得比同組的多十碼,所謂輸人不輸陣。二是鐵桿要「聽話」,能隨心所欲想去哪就到哪,三是每一顆球都要「穩」,如果今天老是打左、明天卻是偏右,打球前球路還得要先「擲筊」,成績怎麼會好?

球桿買賣,從最早進口球桿價昂物少,消費者買球桿通常會到高球專賣店親自看一看、用手摸一摸,聽聽老闆解說:球桿如何會飛天、遁地的功能,再掂量口袋深淺,是選擇要不要買球桿的「是非題」。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迅速,打球人破百萬,球桿選擇進化到廠商到練習場舉辦新桿試打會,擺上高手、新手、與可能得換手的球友,不同需求與夢想的發球木桿、球道桿、混合桿與鐵桿組,桿頭體積相同、桿面分寬窄高低,桿長一樣、桿身硬度從X、S、R、A到L,想硬想軟、一應俱全。

三種桿頭、五種桿身十五種組合,球友用不怎麼正確的動作,找到適合自己的感覺,是球桿「選擇題」。

前些年間,戒急用忍的經濟政策,球友紛紛出走到對岸找生路,高球人口從百萬眾縮水到幾十萬人,走的是初學者,留下的都是老手,不僅能選、擅挑、還會殺價,練習場的試打會,從單一品牌變成年貨大街,各大品牌、各式新桿試打,熱鬧是熱鬧,但是球桿選擇從十五種,升級到四、五個品牌的六、七十種「複選題」,更是挑戰球友的判斷力。

隨著網路時代來臨,上網找資料變得十分容易,可惜的是更多的資料、帶來更多的混亂。現在選球桿像是在上球桿研究所,球友不僅要打得到,會打,還得看得懂種種擊球數據。

使用室內揮桿模擬器的高球學院,像雨後春筍一座一座成立,走年輕族群的高球品牌的新桿試打會,使用TrackMan全揮桿測試儀,以Doppler radar(多普勒雷達)為基礎的彈道追蹤系統,從軍用雷達到高爾夫球科技的轉化,追蹤球員揮桿過程,測量其速度、角度、位移等數據,能提供多種擊球數據。

新的科技幫助球友找到適合自己的神兵利器,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協助人人實現:木桿揮「遠」、鐵桿打「準」、推桿會「進」的三種期望,如果最後還是無法達成願望,那麼只好期待:下一場新桿發表會的早點來臨。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