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藝術實驗室 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

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利用科技,將千年古物恢復到最原始的樣貌。

深藏在巴黎羅浮宮旁的 杜樂麗花園底下,一個神秘的實驗室,正在讓藝術作品說出自己的故事。

這裡是法國博物館 研究與修復中心,橫跨地底三層樓,占地近6000 平方公尺,擁有自己的粒子加速器。

考古冶金學家 布爾嘉瑞特:「它所在環境的溼度有60%左右,5月被送來前 所在地溫度有35度,跟巴黎地底很不一樣 所以,總是有很多要調整或適應的地方,會讓我們有點擔心,還好目前一切都很正常。」

這裡擠滿了放射學家、化學家、地質學家、冶金學家、考古學家和工程師。繼修復《蒙娜麗莎》、聖母院的彩色玻璃窗、拿破崙的寶劍和德爾菲的戰車禦者後。這一天 專業團隊修復的是,柬埔寨送來,11世紀 紀念性雕塑的珍貴遺骸,被視為國寶的毗溼奴斜臥銅像和39塊碎片。

考古冶金學家 布爾嘉瑞特:「它是一種古老的青銅,所以它確實含有氯化物,或者潛在的腐蝕,但自從它第一次從地下出現以來,它就沒有改變,當然 自1936年以來 就沒有改變,所以它出土已有近100年的歷史了。」

分析與修復的文物,年代動輒以百年起跳,工程師先用X光掃描機,替待修文物 建立基本檔,團隊再一步步討論,可行的修復計畫。研究工程師勒梅森:「這個加速器的目的 是進行元素分析,希望找出物體內部有什麼,它的組成元素是什麼 以及數量有多少。」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德國打造海綿城市 雨水回收有效利用
孟加拉氣候危機前線 2050年恐百萬人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