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後/曹會斌

曹會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農村,一個孩子考上大學,便可以走出偏僻落後的農村,走進夢寐以求的城市,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可是,萬事不可能如願以償。三十多年前,考大學像過獨木橋,非常不容易。經歷過高考,方知人生充滿著變數。對於成績不上不下的我,沒有過獨木橋時,總是信心滿懷,心比天高,依然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走上獨木橋時,方感多年的寒窗,結果,被擠得頭破血流,不敢接受的現實,讓我壯志未酬。

上高中時,我聽到“大學”兩字,就神經綁緊,精神抖擻,整個人像打了雞血似的,似乎就要踏進大學門檻,意氣風發,早起晚睡,捧書而讀。可是,生不逢時,1991年報考遇上試行高考改革,分文史、理工、醫農、地礦四大類,每一類考不同的四科,文史考語文、外語、歷史和政治……

在高考衝刺階段,報考哪類猶豫不定。經過深思熟慮,根據喜好,我選擇文史類,徹底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無緣。那個黑色的七月,隨著高考錄取結束,我的夢想成了泡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那時,又不能複讀再戰,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有。

我用“天無絕人之路”來安慰自己,但是心裏還是不好受。我把自己關在屋裏,誰都不見,沮喪到了極點,想到花了那麼多學費,上了那麼多年學,吃了那麼多的苦,結果卻是這樣,真讓人意想不到。

陽光總在風雨後。我閉門思考,想了很多,最後釋然。高考雖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場考試,但絕不是最後一次考試。一場考試,有時可以改變人生,但不能決定人生的全部,“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很多。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是我的座右銘。

天下可憐父母心。父母見我萎靡不振,就找輕鬆的話題跟我講,講社會上成功人士的故事,跟我談人生談理想,鼓勵我落榜不落志,安慰我只要曾經努力過,就無怨無悔。母親還囑咐我放下思想包袱,重新規劃人生的走向,開啟人生的理想。

當時還有兩條路可以改變命運,一是進入民辦大學“深造”,二是走自學考試之路。我突然振作起來,背著鋤頭去了村後的玉米地,嘗試艱辛的勞動,意識到面朝黃土背朝天,難以改變現狀。

回到家裏,父親也說,背鋤頭挑糞的日子不好過。在飯桌上,父親給我丟下一句話:“要麼出去打工,要麼進民辦大學讀書,參加自學考試一樣不錯啊。”

我終於想通了,不想出去打工,也不想在家耕地,而是以另外一種途徑上大學,圓我的大學夢。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了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參加自學考試。

人生處處是考場。高考落榜,不要頹喪,不要洩氣,相信風雨過後見彩虹,付出了艱辛和汗水,就有收穫。我一路走來,通過多年的打拼,結婚生子,在城裏買了房,買了車……

驀然回首,當年的青蔥歲月,有風雨陽光,有艱難險阻,有考驗收穫,也有感動歡笑,高考落榜沒有落志,抉擇好人生奮鬥目標,努力走下去,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