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新品連環推 噱頭競爭熱爆 投信、散戶誰是大贏家?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上半年新推出的ETF都是在搞噱頭競爭

所有市場的競爭都包含兩種類型─價格競爭和品質競爭。ETF市場同樣也存在兩種不同的競爭方式。

追蹤廣泛市場指數的純市值型ETF,多屬於價格上的競爭;追蹤特定策略或主題的ETF側重在品質上的競爭,而這裡的「品質」其實是所謂的「噱頭」。

前者像是富邦台50(006208)用更低的費用率來和元大台灣50(0050)進行價格競爭;後者看似比拚品質,但真正爭的是看誰出的產品更吸睛、更有話題性,看誰割韭菜的手段更厲害。

ETF市場的這兩種競爭方式,絕不是我隨便胡扯出來的,而是國外著名學術期刊「Competition for Attention in the ETF Space」實證出的結果。

噱頭競爭主要有兩大特點:⑴新ETF的策略正在追逐過去短期績效;⑵新ETF的策略符合當前不成熟投資人的特定需求。

從今(2024)年上半年投信業者連續推出的新ETF不難看出,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野村台灣趨勢動能高股息(00944)、兆豐台灣電子成長高息等權重(00943)、群益台灣科技高息成長(00946)都是在搞噱頭競爭,比誰能吸引到更多的「傻瓜資金」(Dumb money)。

今年新發行的ETF大多跟高股息相關,而高股息正是2023年台股短期績效最強的策略之一,而這些新的高股息ETF又特別強調月月配、高殖利率、穩定收益,正符合台股絕大多數散戶的特定心理需求。

投信、散戶陷入死循環 韭菜生生不息

以上完全符合噱頭競爭的兩大特點,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ETF發行前指數回測數據總是這麼漂亮。ETF在推出時策略早已達估值巔峰,推出後就很容易開始走下坡,所以噱頭競爭最危險的地方在於「策略的均值回歸」。

ETF業者用價格競爭去搶占市場,我個人是相當支持的,因為這對投資人有利,但價格競爭賺太慢了;反觀群益、復華等投信,前幾年靠著發行高股息ETF,資產規模排名就瞬間往前衝了許多名。

最可怕之處,這是一個死循環。散戶有不成熟的特定需求,而投信主動迎合推出一籃子有噱頭的股票,同時再利用行銷手法大肆推廣錯誤投資觀念,回過頭再加深散戶本身固有的人性偏誤。如此周而復始,韭菜生生不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內容僅供參考 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6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