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糖尿病等族群禁人參、鹿茸、黃耆…

慢性病患冬令進補應注意。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族群,由於血管收縮、血糖控制有問題。冬令進補不宜選用人參、鹿茸、黃耆等「大補之品」,而糖尿病患者在選擇補藥時,也不宜選擇溫補燥熱之品。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的綜合症候。一旦確診患病,須終生用藥。冬令天氣寒冷,易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血管收縮和血黏度增加,導致血壓升高。所以冬季是高血壓病發作和加重的季節。而冬季又是收藏、進補的時節。此外,許多人疑問,「高血壓者冬令能否進補?」許多人擔心血壓高,服用補品後血壓會更高。其實只要藥對症即可。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由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陰陽兩虛、氣血虧損等因素引起,依照「虛則補之」和「辨證施補」的原則,冬令進補應適當選服調補陰陽、調理氣血類的補品,對調整機體內在平衡、化瘀降脂、軟化血管和降低血壓等,都是有很大的幫助。 羅明宇表示,高血壓患者冬令進補不宜選用人參、鹿茸、黃耆和肉蓯蓉等「大補之品」,否則反而有害。由於糖尿病為慢性疾病,患者多為「陰虛」或「氣陰兩虛」,所以養陰補虛是糖尿病人進補的重要原則。糖尿病患者在選擇補藥時不宜選擇溫補燥熱之品。整體而言,高血壓患者應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醫師指導下辨證、合理地選擇冬令補品。 只要牢牢掌握「辨證施治」的原則,因人因選擇不同適合補品,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此外,平常應注意綜合治療,三分服藥,七分調理。保持樂觀豁達的情緒,不要急躁、憤怒和緊張,宜適當進行有一定強度的體育鍛鍊,保持充分的睡眠。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一般來說,冬天最寒冷時節的到來,可以服用當歸生薑、羊肉湯、薑母鴨、十全大補湯來調養身體,這些東西在中醫上都是偏熱性,冬天天氣寒冷,所以「體質偏寒」的人食用這些溫性食物,可以改善手腳冰冷。反之,如果是「偏熱性」體質的人,如常常出現嘴巴破、睡眠多夢易醒、痔瘡出血、口乾、口苦,一服用這些溫熱補品,可能會讓症狀更加嚴重。 李醫師表示,在冬天門診臨床經驗中,就常遇到吃了補品聲音沙啞或是痛風、痔瘡發作、睡不著的病人,每每還要開涼藥來平衡吃補藥上火的患者,尤其是冬天的應酬就是吃薑母鴨、羊肉爐,長輩也會燉補給大家吃,在無法推絕的情況下,不能補到身子反而傷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