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鋼軌超音波探傷車高科技為行車安全把關

高鐵鋼軌超音波探傷車高科技為行車安全把關

高鐵鋼軌因需長年承載超過500噸700T列車高速行駛,因此不僅可能造成表面瑕疵,更可能產生無法由目視檢查看出的鋼軌內部傷損。 為確保行車安全,台灣高鐵2012 年4月自美國引進「路軌兩用鋼軌超音波探傷車」,每年需完成2千1百多公里的鋼軌檢測作業,今天首次在烏日公開這部造價4千萬台幣的探傷車,去年也檢出20處鋼軌細微裂痕,予以焊補或換軌,以高科技為行車安全把關。

(張文祿報導)

台灣高鐵公司引進「路軌兩用鋼軌超音波探傷車」 ,這部「UT005 鋼軌超音波探傷車」,運用精密的超音波檢測技術,以探輪在鋼軌上進行非破壞性檢測,可及早發現因列車高速行駛後對輪軌接觸區產生的金屬疲勞瑕疵或是肉眼看不出的內部裂隙,提早進行預防性檢修、高鐵軌道電力部協理鄭啟明說, 超音波探傷車,左右共 配置6顆探輪、30 組檢測探頭,可依垂直0度、縱向45度、縱向70度、縱向偏斜70度、橫向40度等不同角度,從多面向以超音波進行檢測,讓軌內探傷不留死角,鋼軌傷痕無所遁形。

這部超音波探傷車每年會3次巡檢7百50公里的高鐵鋼軌,總長度2千1百多公里,每次完成全線巡檢約需花費 4 個月。去年檢出20處鋼軌細微裂痕,十處持續監控,十處予以焊補或換軌。

鄭協理說,台灣高鐵列車是單一車種,因此,跟日本新幹線相比,相對單純,因此,鋼軌磨耗以及損傷相對也較少。

電腦檢測系統配製於「檢測台車」內,當超音波蒐集到鋼軌檢測資料 後,「電腦檢測系統」不僅可以立即進行運算,更可以即時將超音波 檢測訊號轉譯為顯示圖像,方便檢測人員進行鋼軌瑕疵初判,再依照受損狀況以及對高鐵營運安全的影響程度,即時納入維修排程,避免損傷擴大、影響營運安全,堪稱「UT005 鋼軌超音波探傷車」的大腦。

至於鋼軌出現瑕疵的處理, UT005 檢出的懷疑瑕疵,後續會再以手持超音波儀器進行瑕疵複測, 鋼軌瑕疵經確認後,即依台灣高鐵「維修手冊瑕疵分級標準」 ,根據鋼軌狀況區分不同等級,分別採取監測、修補、或更換等必要維修處 置作業,確保營運安全。 以目前台灣高鐵之鋼軌材質及嚴謹的 UT 探傷預防檢探措施,即可有效避免斷軌之情況發生。

此外,台灣高鐵針對軌道安全維護的相關措施包括 每月2次車巡,檢修人員在營運列車駕駛艙隨乘,目視軌道路線鄰近範圍是否有樹木或異物入侵風險,以及路線上方跨越橋及隧道邊坡等有無懸掛物掉落之虞。其次每月1次步巡,定期實施步巡以檢查軌道整體狀態,包含其他軌道設備的情況,例如鋼軌、扣件、道版等,再者 引進國際先進的光學非接觸式軌道檢測系統,針對鋼軌、扣件、 軌枕、道版等相關組件的損傷進行自動化量測與判讀。另外,針對道岔還有搭配全時的監控系統,利用道岔監視系統(TMS), 即時監控道岔及轉轍器的運轉狀態,並利用回傳的相關數據分析, 可提前安排預防性檢修。